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GPS专利分析的共性技术识别及扩散演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1 19:41

  本文关键词:GPS专利分析的共性技术识别及扩散演化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专利 社会网络 产业演化 中心度 技术路径


【摘要】:产业共性技术是一类能够普遍应用或者未来大范围应用于多种领域,其研发成果可以实现共享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技术。一旦突破能够迅速带动产业实现战略升级,尤其是在一些像我国这样的后发国家中,能够帮助实现技术从跟踪模仿转向自主创新、从单项突破转为集成创新、从产品竞争转向产业竞争。专利对于国家和企业的研究价值与日俱增,现有的研究越来越多以专利引用的视角对导航产业或者其他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演化过程和作用机制来进行研究的。本文在演化理论基础上应用GPS导航产业的发展变迁分析共性技术演化过程和特征。本文结合专利计量分析(以社会网络分析为主)、文献研究等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搜集GPS专利技术的相关数据,构件专利引文网络和技术共现网络。进行了共现网络的K-核分析,专利引文网络进行SPLC主路径分析、多重中心度分析,最终识别出了G01S19,G01S5和H04B1等为主的GPS导航产业共性专利技术。再通过共性技术各个阶段的发展演化特征对比分析,以及专利权人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发现了GPS共性技术在发展演化过程中的特征如下:GPS导航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随着发展越发深入细化;产业内共性技术的隐性的知识外溢效应,是促进GPS产业规模扩大成长的重要动力因素。导航产业内共性技术扩散具有独特的具有典型特征的网络效应,强于一般专有技术,并且导航产业的共性技术呈现除出了不同的层次,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有不同的特征,重要程度也不相同;以及GPS导航产业技术路径的形成有赖于共性技术发展创新。结合分析出GPS产业共性技术发展演化的规律和趋势以及现有的关于共性技术的其他相关的理论和研究,从理论的角度对实证的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验证,并提出了共性技术发展的一般性结论。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共性技术发展,为相关企业提供了专利布局和产业技术发展上的建议和指导。
【关键词】:专利 社会网络 产业演化 中心度 技术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0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5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2-14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4-15
  • 1.2.1 研究目的14
  • 1.2.2 研究意义14-15
  • 1.3 文献综述15-21
  • 1.3.1 专利计量分析研究综述15-17
  • 1.3.2 专利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进展17-19
  • 1.3.3 共性技术研究综述19-21
  • 1.4 研究内容21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21-24
  • 1.6 论文可能有的创新点24-25
  • 第二章 数据搜集处理与方法原理介绍25-34
  • 2.1 研究方法25
  • 2.1.1 社会网络分析法25
  • 2.2 数据搜集和处理25-27
  • 2.2.1 数据来源与提取25-26
  • 2.2.2 专利技术领域共现网络构建26
  • 2.2.3 专利引用和被引用网络构建26-27
  • 2.2.4 专利发明人共被引网络(发明人合作网络)构建27
  • 2.3 共性技术识别原理27-33
  • 2.3.1 共性技术识别方法框架构建28-29
  • 2.3.2 共性技术基础性识别:共现网络的k-核分析29-30
  • 2.3.3 共性技术广泛性识别:专利引用网络SPLC路径分析30-32
  • 2.3.4 共性技术关联性识别:专利引用网络多重测度中心度32-33
  •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GPS共性技术识别(专利社会网络分析)34-52
  • 3.1 导航产业背景及发展状况34-35
  • 3.1.1 导航产业背景34
  • 3.1.2 导航产业链及核心技术34-35
  • 3.2 GPS导航专利数据的社会网络分析35-49
  • 3.2.1 GPS产业基础关键技术识别-专利共现网络k-核分析35-40
  • 3.2.2 GPS产业技术路径识别-专利引用网络SPLC路径分析40-44
  • 3.2.3 专利引用网络多重测度中心度44-49
  • 3.3 基于专利分析的GPS产业共性技术识别49-50
  • 3.4 共性技术识别及其合理性验证50-51
  • 本章小结51-52
  • 第四章 GPS共性技术扩散演化实证分析52-73
  • 4.1 共性技术发明人的合作网络演化分析52-61
  • 4.1.1 专利权人共被引网络(发明人合作网络)分析52-59
  • 4.1.2 专利权人合作与共性技术扩散59-61
  • 4.2 GPS产业及技术发展演化阶段划分61-65
  • 4.2.1 GPS专利的数量变化情况61-63
  • 4.2.2 GPS专利中心度变化情况63-65
  • 4.3 GPS产业及共性技术发展演化阶段及特点65-69
  • 4.3.1 四个阶段技术演化整体对比分析65-67
  • 4.3.2 第一阶段(1984-1997年):技术萌芽起步期67-68
  • 4.3.3 第二阶段(1998-2002年):技术发展整合期68
  • 4.3.4 第三阶段(2003-2010年):技术融合扩张期68-69
  • 4.3.5 第四阶段(2011-2014年):技术成熟稳定期69
  • 4.4 GPS导航产业的共性技术扩散演化情况推演总结69-71
  • 本章小结71-73
  • 第五章 共性技术扩散演化一般规律及启示73-82
  • 5.1 共性技术创新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深入和细化的73-74
  • 5.2 产业内共性技术扩散的知识外溢效应,是产业规模扩大成长的动力因素74-75
  • 5.3 产业内共性技术扩散具有独特网络效应,强于一般专有技术75-77
  • 5.4 共性技术包含不同的种类和层次77-80
  • 5.5 产业技术路径的形成有赖于共性技术创新80-81
  • 本章小结81-82
  • 结论及展望82-84
  • 参考文献84-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8-89
  • 致谢89-90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君;;促进共性技术有效供给 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J];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2 张世君;苏敬勤;;面向产业化的共性技术中介机构的模式研究[J];理论界;2007年09期

3 程广宇;;与依托单位共享共性技术[J];创新科技;2008年11期

4 邹樵;;共性技术扩散的概念及其特征[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9期

5 任海英;王文娟;;我国共性技术研发的组织方式分析[J];企业活力;2011年01期

6 栾春娟;王贤文;侯海燕;;国内外共性技术及其测度研究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4期

7 ;共性技术的内涵[J];中国粉体技术;2011年02期

8 ;共性技术的特征[J];中国粉体技术;2011年02期

9 刘波;彭瑾;康俊俊;;共性技术研发服务的政府购买机制探析[J];中国软科学;2011年S1期

10 彭建平;张哲彰;;基于企业间共性技术引进与创新的产业升级研究——以台湾资讯产业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广岭;;政府、企业与共性技术创新[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2 栾春娟;;共现分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测度中的应用[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戴柏林;郭宏;王志刚;;浅论质量共性技术及质量共性技术文件[A];2008第六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密;;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路径选择——层次结构框架下的共性技术分析[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建民;赵瑞波;;现代农业生物共性技术创新联盟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6 栾春娟;;技术相关度测算及其应用探索[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魏振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A];北京市物资流通协会2010年理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纪珍;共性技术的事该谁干[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2 彭兴庭;共性技术研发还需市场机制[N];中国工业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任丽梅;推进共性技术创新和应用[N];中国改革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鹏;蓝闽波:产业创新应向共性技术要效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

5 记者 黄铮;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共性技术”[N];联合时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滕继濮;基础共性技术研发:企业做不了的,,我们来做[N];科技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瞿剑;共性技术:转制后如何面对?[N];科技日报;2000年

8 瞿剑;解开转制院所的共性技术“心结”[N];科技日报;2003年

9 彭兴庭;企业才是共性研发主体[N];中国企业报;2007年

10 顾骅珊;共性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前瞻[N];嘉兴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邹樵;共性技术扩散机理与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秀峰;共性技术理论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郑月龙;基于演化博弈论的企业共性技术合作研发形成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易将能;区域创新网络与共性技术研发对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于忠海;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平台的运行机制与绩效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王新立;我国银行业跨国经营网络系统共性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张淼;大规模产业转移过程中产学研创新体系再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洁;共性技术的价格机制及定价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2 宋丽雪;GPS专利分析的共性技术识别及扩散演化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方荣贵;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共性技术供给模式比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敏艳;基于共性技术扩散与吸收的创新网络同步问题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5 舒亮亮;复杂产品共性技术合作研发成本分担协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6 黄海洋;产业共性技术资助计划的组织管理与激励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邓衢文;基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共性技术扩散机制[D];清华大学;2010年

8 胡艳果;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9 吴晓东;基于共性技术的产业技术路径控制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田军;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创新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28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128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5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