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高技术产业三阶段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EBM模型和Tobit模型

发布时间:2018-01-03 15:34

  本文关键词:高技术产业三阶段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EBM模型和Tobit模型 出处:《软科学》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技术产业 创新效率 三阶段 EBM模型 Tobit模型


【摘要】:运用非径向EBM模型评价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技术转化和市场化三个阶段的效率,并在面板Tobit模型基础上对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三个阶段创新效率均较低,并随年份依次呈阶梯上升、"W"型和停滞发展走势;西部和东部效率高于中部和东北,原因在于东西部技术转化和市场化阶段效率较高;整体上金融环境、研发强度和劳动者素质促进了效率的提高,不同地区和时期的表现又有所不同。
[Abstract]:The non-radial EBM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hree stages of high-tech indust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and marketization. Based on the panel Tobit model, the factors affecting efficiency are demonstr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the three stages is low, and it rises step by step with the year, "W" type and stagnant development trend; The efficiency in the west and eas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iddle and northeast, which is due to the high efficiency in the stage of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and marketization in the east and west. Overall,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 R & D intensity and the quality of workers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improvement, different regions and different periods of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金融系;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中心支行;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GL097) 重庆市教委科技研究项目(KJ1739465)
【分类号】:F124.3
【正文快照】: 3.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中心支行,广东清远511515)近年来,国家加大了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但产出水平依然较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蔚,万君康;湖北省科技创新效率的分析及启示[J];科技与经济;2004年05期

2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岳良运;;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系统工程;2009年08期

3 王犁;张焕明;;区域科技自主创新效率及其收敛性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4 刘思明;赵彦云;侯鹏;;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效率——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5 樊华;周德群;;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年01期

6 赵峥;姜欣;;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差异及收敛性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03期

7 江成山;孟卫东;熊维勤;;协同创新效率的国际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石峰;;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差异性及收敛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李林;傅庆;;产学研主体创新效率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05期

10 赵峥;姜欣;;中国省际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卢博科;唐清泉;;基于松弛投入产出的中国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李志学;王小凡;王毓军;;东、西部科技创新效率比较及互动机制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邵云飞;欧阳青燕;唐小我;;西部中心城市自主创新效率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刘敏;;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以陕西省为例[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叶堂林;;京津高技术产业合作途径及其政策研究[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国内简讯[A];2002年北京光电子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罗晖;中国创新效率排名第一[N];科技日报;2012年

2 秦艳贞 余宽平;我市发布第二批60个创新型高技术产业项目[N];镇江日报;2010年

3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刘洪滨 山东海洋经济研究中心 刘 康;青岛构建国家级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战略初论[N];中国海洋报;2005年

4 张世平;高技术产业差距在哪里[N];中国审计报;2003年

5 梁兴 李春临;把高技术产业培育成经济的增长极[N];陕西日报;2001年

6 周倩;国内高技术产业收益有待提高[N];中国信息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赖文忠;“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力争产值年递增25%[N];福建日报;2007年

8 记者 肖敏;贵州“十一五”高技术产业从8个专项突破[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9 姜瑞 张乐;我国高技术产业喜忧参半[N];就业时报;2006年

10 王优玲 江国成;我国首次明确“十一五”期间八大重点高技术产业[N];民营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王孝炯;基于效率优化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丁绪辉;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苏娜;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杨文爽;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6 李邃;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马胜利;产业间创新驱动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智慧;河南省科技创新系统效率及提升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吴朝影;科技创新效率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汪丽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4 陈炳华;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的江苏省R&D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5 岳涛;东北地区创新效率与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葛磊;绿色增长视角下“三大战略”区域创新效率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7 邓闩闩;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张顺;风险投资对区域创新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9 李巍;产业集群跨地区创新网络及创新效率[D];广西大学;2016年

10 刘叶;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效率测评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74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374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6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