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出处:《天津财经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河南省在产业结构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科学地认识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收集和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相应的整理和归纳并进行分析,本文选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为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河南省1978-2 014年期间河南省三次产业产值和经济增长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数据结果再次证明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多元回归模型,对河南省三次产业产值和GDP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第一、二、三产业每增长1%,相应地带动gdp分别增长0.255868%、0.549664%和0.197088%。通过数据结果发现,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呈现依次递减的关系。也即是,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存在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后以全省18个地级市作为具体考察对象,选用2006年为基期,以2014年为报告期,对18个地级市的三次产业分别进行偏离-份额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第一、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均为负值,反映出全省第一、二产业在总体上处于相对劣势。其次,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进行偏离—份额分析,并依据产业结构偏离份额(P)与区位竞争力份额(D)的组合特征,将18个地级市分为四大类:快速增长型、产业因素推动型、区位因素推动型和增长滞后型。从总体上来讲,全省区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效用明显高于结构因素,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份额值也均为正值。最后,根据相应研究结论,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出发,对河南省的产业结构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Henan Province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Henan Provinc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 Based o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regions ,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Henan Province from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promo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to economic growth .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蒲艳萍;;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就业效应[J];统计与决策;2008年07期
2 任佳;;印度产业结构调整机制与产业结构变动[J];南亚研究;2009年03期
3 高海燕;;香港产业结构变动及其转型时期的结构矛盾[J];亚太研究;1993年04期
4 谢家平 ,孔令丞;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合理化分析[J];经济工作导刊;1998年02期
5 赵继荣;;产业结构变动的机理分析与启示[J];宜春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刘兆德,王慧;山东省20世纪90年代产业结构变动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7 霍振芳,计志鸿;谈产业结构变动分析方法[J];经济师;2001年06期
8 李新安,朱晓斐;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和产业主动调整的方向与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9 张雪颖,王辛枫;90年代外资对深圳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J];开放导报;2001年04期
10 高金德;深圳宝安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结构调整分析[J];统计与预测;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姜莹;;上海产业结构变动与失业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王其藩;吴冰;董江林;;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产业结构变动[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3 陈兴鹏;李勇进;;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环境的效应分析——以兰州市为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雷仲敏;;基于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体系构建研究——关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构建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体系的若干思考[A];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CI&G)2013年度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谢园新;;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估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陈小丽;;平谷区产业结构变动效果实证分析[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李倩;张文忠;余建辉;;基于VEC模型的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子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5期(总第20期)[C];2012年
8 马卫国;;专业化结构、产业群与工业园区建设[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9 姚彬彬;;基于资本论有机构成理论的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影响的分析[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 王贤彬;产业结构变动短期靠地方官员,长期靠市场[N];东方早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陈静;做大做强工业产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N];钦州日报;2009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任泽平;产业结构变动的新趋势新特点[N];经济日报;2014年
4 王开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梳理[N];福建日报;2006年
5 宗禾;30年大跨越,闽区域产业不断优化[N];海峡财经导报;2008年
6 辽宁大学课题组;结构升级需战略出新[N];辽宁日报;2007年
7 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国平;理性选择:构建国家产业升级战略[N];文汇报;2008年
8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 宋群 产业 宝木;跨国公司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赖文忠 吴孝武 陈晓燕 实习生 蔡畅灵;工业指导新阶段:产业梳理 理性发展[N];福建日报;2007年
10 徐建平;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卢学法;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周期波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2 郭佩颖;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D];吉林大学;2013年
3 曾荣平;战后日本衰退产业转型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4 陈志洪;九十年代上海产业结构变动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刘梅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于凤艳;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动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7 李文兵;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姚矿;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楚瑶;川渝地区干旱特征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肖兴笛;湖北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发展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郑世娟;山西省金融结构与产业转型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4 刘刚;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5 江娉婷;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效应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黄荣意;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7 祝科;低碳经济理念下长沙市产业转型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徐珊珊;1980-2014年我国东、中、西部产业空间转移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9 程丽芳;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张欣欣;安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78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378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