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市场一体化与生产率差距:产业集聚与企业异质性互动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09 11:35

  本文关键词:市场一体化与生产率差距:产业集聚与企业异质性互动视角 出处:《世界经济》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市场一体化 地区生产率差距 技术外部性 产业集聚 新新经济地理


【摘要】:本文以OTT线性框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基于产业集聚与企业异质性内生互动关系的新新经济地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对产业集聚和地区生产率差距的作用及演变路径,同时探讨了技术外部性强度对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影响。理论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市场一体化的深化以及技术外部性的强化,地区生产率差距也会随之扩大。本文随后用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份之间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会扩大地区生产率差距",以及"技术外部性强化会扩大地区生产率差距"成立,而且较为稳健。
[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OTT linear framework, constructs a new economic geography model an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based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enterprises. This is discuss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productivity gap between market integration and evolution path, and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externalities on the regional productivity gap the theoretic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rket with the deepening of integration and technological externalities strengthen regional productivity gap will expand. In this paper, followed by empirical tests on the conclusion of the data between 2000-2012 years China 30 provin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rket integration will enlarge the regional productivity gap" and "technological externalities strengthening will enlarge the regional productivity gap" was established, and more robus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制造业空间有效集聚研究:基于产业集聚与企业异质性互动的视角”(71503190)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视角下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产城融合研究”(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经费专项资金);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团队建设计划(Whu2016024)的资助
【分类号】:F123.9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地区生产率差距是地区发展差距的主要成因(李静等,2006;傅晓霞和吴利学,2006),而市场一体化又是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地区经济演变的重要动*孙元元: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电子邮箱:syuanyuan001@163.com;张建清(通讯作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敏杰;李钢;梁泳梅;;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分解——基于要素投入与污染治理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2 黄浩;;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低下成因探索[J];经济师;2013年04期

3 黄浩;;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低下原因及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许冰;杜云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量——非参数计量方法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05年12期

5 唐玲;刘海云;;外包生产率效应的研究评述[J];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11期

6 武瑞杰;;我国省际旅行社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3年11期

7 汪锋;张宗益;喻冬梅;;中国地区间经济差异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6年06期

8 姚萍;程盈莹;;国际分散化生产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级的工业面板数据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9 张金胜;韩先锋;师萍;;创新主体对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9期

10 金怀玉;菅利荣;;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姜国君;郭蓉;朱平芳;;中国生产率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的微观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与R&D[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2 马甜;;中国电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对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戴平生;陈建宝;;我国省域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挖掘增长潜力[N];证券时报;2013年

2 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 李国旺;结构调整就是涨工资吗?[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陈达;劳动生产率6年提63%成就“高增长低通胀”[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CBN记者 林纯洁;市场的真正考验:就业和零售[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叶梓;应对世界就业面临的新挑战[N];消费日报;2013年

6 记者 汪时锋;房地产企业信心指数连续6个季度行业最低[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祝接金;中国地方政府科教支出的生产率改进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婧;从人力资本提升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跨国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黄验然;泛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3 刘磊;对外贸易、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6年

4 朱琳琳;中国省市级地区腐败、市场化对TFP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5 贺力;我国软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6 王殿武;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空间效应[D];吉林大学;2014年

7 刘轶;对全球原铝产业2000-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杰;中国金融发展与生产率关系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9 黄净;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王磊;“文化资本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01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401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b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