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制度优势与产业结构差异:中印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及其原因
本文关键词:比较制度优势与产业结构差异:中印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及其原因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中,中国与印度已经成为全球总量最大、增长最快的经济体,"龙象之争"也逐渐成为学界与业界讨论的热点。"印度能否超越中国"的疑惑萦绕于国人心中挥之不去。作者认为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应了解两国过往增长的本质。众所周知,中国崛起依靠的是制造业的成功及其带来的全面工业化,印度崛起则依靠的是软件设计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但为何两国优势产业截然不同?本文作者从一系列"中层制度"入手,认为两国在产业结构上的差异源自各国的比较制度优势不同。作者认为,中印两国不同的中层制度,决定了企业获取土地、资本、劳工以及技术这四个最基本要素的不同特征,影响了政府与企业的决策,从而塑造出两国不同的产业结构。
[Abstract]:In the past quarter century, China and India have become the largest and fastest-growing economies in the world. The debate over the dragon and elephant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topic in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industry.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India can surpass China" lingers in the minds of the people of China.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is question is answered. First,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two countries' past growth. As we all know, China's rise depends on the success of manufacturing and its full industrialization. India's rise depends on the rapid growth of software design and services. But why are the two countries' dominant industries so different? Starting with a series of "middle-level system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re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China and India have different mid-level systems. It determine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most basic elements: land, capital, labor and technology, and influences the decis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 thus shaping the differ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two countries.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
【基金】:华东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探索研究基金“中印制度环境与产业发展模式比较”(WE1621001)
【分类号】:F121.3;F135.1
【正文快照】: 一、“龙象之争”背后的产业结构差异 “印度是否能够超越中国”?自从2003年黄亚生与康纳(Tarun Khanna)在《外交政策》撰文比较中印两国经济发展之后,(1)“龙象之争”迅速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印度崛起,其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学界、商界与民众的关注。这一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鸣鸣;美国应更多地运用“软性国力”,依靠文化、价值观和制度优势保持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和领导地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10期
2 胡鞍钢;;人间正道之中国的制度优势[J];农场经济管理;2013年04期
3 罗天昊;;边缘化的日本[J];领导文萃;2009年15期
4 罗天昊;;边缘化的日本[J];小康;2009年05期
5 汪丁丁;;再谈香港经济[J];IT经理世界;2007年18期
6 高连和;;论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从制度优势向交易优势的转移[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7 ;效果可能为“0”[J];经理人;2001年07期
8 ;发挥制度优势 支持可持续发展[J];理论探索;2005年04期
9 何天祥;区域优势理论的评述及其对西部开发的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谭艳娟;;澳门经贸合作平台与广东商机[J];大经贸;200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特派记者 黄晓华;中国的制度优势无可争议[N];海南日报;2012年
2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齐卫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应对风险的制度优势[N];解放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制度优势是根本[N];解放军报;2013年
4 ;发挥制度优势,为开创山西新局面提供法制保障[N];人民代表报;2014年
5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林培雄 颜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磅礴彰显[N];光明日报;2013年
6 记者 党小学;人大制度优势保障中国快速发展[N];检察日报;2012年
7 毛晓刚;两会制度优势是中国的一个根本优势[N];北京日报;2012年
8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章传家;论当代中国的制度优势[N];光明日报;2012年
9 今强;抗灾害凸显中国制度优势[N];西安日报;2008年
1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首席专家 北京大学教授 宁骚;从“政策试验”看中国的制度优势[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永制;我国引入美国LLC的可行性及替代性制度安排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02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402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