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经验与启示
本文关键词:世界主要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经验与启示 出处:《中国科技论坛》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创新中心 产业创新投入 创新管理 协同创新
【摘要】:本文以世界主要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为例,提出其形态包括世界级创新中心、区域创新中心、非核心创新中心,由政府主导建立并运营,同时受到区域产业结构、经济实力以及科教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成功运行离不开高强度的创新投入,具体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及发展目标,相适宜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建立运营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本文提出建立产业创新中心需要构筑"区域+区块+平台"的产业创新中心组织体系、打造"主中心+次中心"的产业创新中心梯度运行机制、建立"科技+产业"的产业创新中心支撑体系、形成"国际+国内"的产业创新中心布局等发展措施与政策建议。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ajor countries of the world industrial innovation center as an example, the form includes a world-class innovation center, regional innovation center, non core innovation center, led by the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and operate at the same time, by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streng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other factors.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the main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rom the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open innovation high strength investmen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and clear objective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suitable, and introduc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operating experience in high-end talents. Combined with the Chinese conditions,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center needs to build "regional block + + platform" industrial innovation center organization system, build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gradient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main center + cen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 industry support system, the 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industrial innovation New center layout and other development measure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武汉市软科学研究计划“企业‘二次创业’的路径选择与支持传统产业‘二次创业’政策研究”(2016040306010195) 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创新方法推广体系建设及重点行业示范”(2015BKA36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关系’视角下社会网络双元性对连续创业者成长的影响机理研究”(2016VI018)
【分类号】:F113.2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全球产业创新中心的不断发展,其已经成为区域和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拥有具有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意味着能够最大限度地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1]。国际上,纽约、首尔、东京等城市均率先提出了建设全球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发展目标。2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古利亚;;创新是中国新型发展战略的核心所在[J];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04期
2 ;创新改革求发展 和谐文明树品牌[J];今日浙江;2009年19期
3 马婧;;观点摘编[J];新闻与写作;2013年09期
4 乔万敏,杨尚玉,王爱君;要重视解决区域产业结构同化问题[J];发展论坛;2000年01期
5 李富生;黄文馨;;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及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21期
6 汪斌;当代国际区域产业结构整体性演进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唐红娟,王圢;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与优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毛剑峰;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J];经济纵横;2005年09期
9 周银珍;刘麟;;三峡区域产业结构错位原因及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张平;;论中国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J];经济评论;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用明;;优化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对外贸易分析[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上册)[C];2004年
2 隋映辉;赵琨;丁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王仕卿;李树贤;李洁;;首都高技术产业扩散与京东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唐志鹏;刘卫东;刘红光;;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的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测度[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刘思峰;;区域产业结构有序度测算模型[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旭;创新改革 精准扶贫[N];乐山日报;2014年
2 记者 李晓萌;开展创新改革 以创新立市强市[N];长江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沈佳;如何管科技 山西创新路[N];山西日报;2014年
4 迟尚一;民企大腕妙语连珠话创新[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6年
5 方圆 本报记者 曾小清;不只成都搞创新 更要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N];四川日报;2013年
6 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谭浩俊;中国迎“大考”:如何创新改革思维[N];上海证券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李成刚;创新改革方式 刷新体制红利[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8 李桦;珠海创新投入方式助企业“造血”[N];中国财经报;2013年
9 南宁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执笔:林昆勇;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N];广西日报;2010年
10 王宝锟;奥地利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N];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肖海平;区域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延平;区域人才结构动态适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黄寰;论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朕;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协同创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2 何志龙;成都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3 郑潇潇;四川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4 杨思莹;吉林省创新投入、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张二林;人力资本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发展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6 罗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7 徐状;黑龙江省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8 王瑾;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理论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汤凯;河南省高速公路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10 宋新兴;区域产业结构与消费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6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406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