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经济区新兴产业流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区新兴产业流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 出处:《中国流通经济》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一带一路经济区 新兴产业 流通服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摘要】:以新兴产业的流通服务为切入点,突破将流通仅视为纽带的认识,充分挖掘流通服务的产品性,依据阶段和层次差异,将流通服务的供给品分为三类,即转移产品类、充分实现产品价值类、为经济社会提供信息流类。从供给和需求的二维视角看,新兴产业在一带一路经济区发展潜力巨大,然而,由于流通服务的制约,新兴产业产品的市场覆盖度极为有限,这主要源于公、铁、水、航等硬件和专业物流品质等软件滞后。从流通服务三个层次的供给品出发,改革措施具体为畅通产品转移通道、加强流通服务专业化及构建产品供求信息平台,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经济区建设、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等介质的作用,使新兴产业产品在一带一路经济区以较高的流通效率高品质实现其价值,最终以新兴产业流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新兴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Abstract]:Taking the circulation service of emerging industr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breaking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that circulation is only regarded as a link, fully excavating the product nature of circulation servic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stage and level, the supply of circulation servic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Namely transfer product category, fully realize product value class, provide information flow class for economy and society. From the view of supply and demand,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new industry in Belt and Road economic zone is huge, however.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circulation service, the market coverage of new industrial products is very limited, which mainly comes from public, iron and wat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upply of three levels of circulation service, the reform measures include unblocking the channel of product transfer, strengthening the specialization of circulation service and constructing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product supply and demand. Therefore, we must give full play to the economic zone constructi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other media, so that the new industrial products in Belt and Road economic zone with higher circulation efficiency and high quality to achieve its value. Finally,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emerging industries is forced by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emerging industries.
【作者单位】: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计入物价因素的甘南草地生态系统成本核算”(1606RJDA316) 甘肃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计算和大数据在甘肃食品安全预警与溯源中的应用研究”(1606RJZA060)
【分类号】:F7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收入水平、人口素质、消费观念、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的新常态,这使较少关注结构性问题的经济调控措施效果日益有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质量成为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占优的发展战略。为此,我国将新兴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发展鲜花茶前景看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3年02期
2 高天;铝轮廈正成为中国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J];铝加工;2004年05期
3 周良洛;;以新兴产业来激发地区创造活力[J];前线;2006年12期
4 ;新兴产业发展也要严防“过剩”[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18期
5 ;特色:新兴产业发展之魂[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9年09期
6 朱克江;;依靠科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7 ;领导、专家“把脉”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产业;2010年05期
8 潘利;;广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选准突破口[J];广东经济;2010年06期
9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新湘评论;2010年11期
10 ;连云港市新兴产业快速发展[J];江苏建材;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浙;;加快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韩影;贝绍军;赵亮;;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3 赵瑾璐;李梓伊;;北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学分析[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于刃刚;;河北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意义、条件与对策[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郑春东;张露露;;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识别与评价[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张海涛;田东山;陈龙;;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延年;;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郭小波;;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思考[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黄学仁;范益民;;加快培育和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10 丁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娟;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N];大庆日报;2009年
2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 朱克江;依靠科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思考[N];科技日报;2009年
3 童海华;期待战略性新兴产业之花新年绽放[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宋时飞;新兴产业撬动新增长点[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世玲 王晓明;刘峰:新兴产业是否过剩,资本会自行选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6 郑英;市政协举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政情交流会[N];江阴日报;2010年
7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郭铁成;从新兴产业的规律出发制定有效政策[N];科技日报;2010年
8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蔡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国际视野[N];南方日报;2010年
9 中山大学教授 王s,
本文编号:1435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435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