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异质性、网络耦合性与产业创新网络绩效
本文关键词: 产业创新网络 成员异质性 网络耦合性 创新绩效 出处:《宏观经济研究》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产业创新网络是由多节点构成的复杂网络组织,通过各节点成员的耦合互动才能凸显其整体性创新功能,实现其复杂网络涌现性价值。本文构建了成员异质性、网络耦合性与产业创新网络绩效关系模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模型中所提出的假设,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成员异质性中的三个维度:资源异质性、能力异质性和生态位异质性与产业创新网络呈正相关关系;(2)网络耦合性的四个维度中自组织与自适应、耦合与共生、竞合与协同这三个维度与产业创新网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吸收与反馈对产业创新网络绩效没有显著影响;(3)成员异质性中的资源异质性与网络耦合性呈正相关关系,能力异质性和生态位异质性对网络耦合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Abstract]:Industrial innovation network is a complex network organization composed of multiple nodes. Through the coupling and interaction of the members of each node, it can highlight its holistic innovation function and realize the value of its complex network emergence. In this paper, the heterogeneity of members is constructed. The relationship model of network coupling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network performance,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to verify the hypothesis put forward in the model,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1) the member heterogeneity of three dimensions: resource heterogeneity, Ability heterogeneity and niche heterogeneity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ndustrial innovation network. Among the four dimensions of network coupling, self-organization and adaptation, coupling and symbiosi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network. Absorption and feedback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network. (3)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source heterogeneity and network coupling in the heterogeneity of industry innovation members,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capacity heterogeneity and niche heterogeneity on network coupling.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商学院苏中发展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集群与联盟双重嵌入、共生耦合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演化机制研究”(编号:7110315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供给侧跨界耦合视角下产业创新网络的运作机理与可拓机制研究”(编号:16YJC630062) 扬州大学科技创新培育基金项目(编号:2015CXJ0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陆文;;企业核心能力的异质性[J];经济管理;2004年17期
2 郭群成;郑少锋;;返乡农民工经验异质性与团队化创业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年12期
3 黄荣钧;;探究中小企业融资危机根源——基于内生异质性的视角[J];企业导报;2012年11期
4 王海军;;异质性企业理论综述与启示[J];现代商业;2009年26期
5 蒋昭乙;张远鹏;;在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一定需要“有所为”吗?——基于异质性企业模型的拓展[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07期
6 王婧;;股东异质性的历史分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年03期
7 乔恒利;;消费者需求异质性与企业竞争优势异质性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8 周泳宏;陈金华;;知识异质性、主管职能变迁与企业信息化建设[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范丛丛;;企业质量异质性理论综述[J];商场现代化;2011年13期
10 李俊江;孙黎;范思琦;;美国、日本和欧盟跨国中小企业的异质性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建;李小青;张文隆;陈素蓉;;董事会信息异质性对企业R&D支出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两市高科技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少豪(作者单位:蚌埠制线厂);试论企业的品牌战略[N];安徽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成园;社会网络视角下考虑异质性员工应得关切的行为契约模型及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陈策;异质性厂商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和政策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李玉连;基于异质性的共享资源治理过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4 李春顶;异质性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吴昊e,
本文编号:1523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523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