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从城中村的兴起看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北京高碑店村走访调研心得

发布时间:2015-02-20 19:03

胡墨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在古时,高碑店地区还是一个辽金时代的漕运河码头、皇粮商品的集散地。前些年,随着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使高碑店村变成了一个“农村无农业,农民无耕地,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村。在这种情况下,高碑店人确立了大力培育发展高碑店“一街一园四区”的新思路、新模式,使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这个千年古村的民俗文化和经济发展现状的了解,来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建设的积极促进作用及其发展的必要因素。

关键词:城中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

高碑店村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村,一条静谧的通惠河缓缓流村而过。该村常住人口约6000余人,位于北京市中心以东,距离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的距离仅仅只有8公里之遥,被称作是离天安门最近的村庄,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城中村”。

高碑店村的悠久历史,从清代《日下旧闻考》中就可见一斑:“通州至京城,中有高米店;辽以城村。”由于旧时京杭大运河在入京的渠段中专为运送皇粮的运转站之一平津闸及码头设在此处,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地缘位置为高碑店带来了众多的流动人口,这里逐渐开始变得商贾云集,而往来的人们也就在此大兴土木,使这一漕运码头附近也开始林立起各式各样的屋舍和庙宇。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也在这片熙熙攘攘繁忙的土地上开始形成了各式各样富有特色的民间花会和庙会等等,在本是漕运码头的地理背景下,逐渐使高碑店这个名字名扬京城内外。

该村地理位置特殊,京沈铁路、京秦铁路、京通快速路以及通惠河、华北输电线穿过村庄。1983年以来,因华能电厂、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等国家及是重点工程建设征占土地,该村2300亩耕地已全部失去,只剩下80亩工业用地。2002年进行的五环路及百米绿化带建设,使该村26家企业被拆迁。高碑店一度成了“叫农村无农业,称农民无耕地,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村”。究其原因,这一现象是由这几个因素导致的:首先,北京这一现代化都市的不断扩张,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被纳入到城市的范围中来,,变成城市社区的一部分;其次,这一现象也是因我国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所造成的,虽然农村成为城市社区的一部分,但是农村居民的身份并未改变,他们在社会保障、生活福利等各个方面都与城市居民有着一定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高碑店人该如何在夹缝中寻求一条生存发展的出路?事关村域村情村民大局,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2002年上级选派高碑店乡兴隆公园党支部书记支芬同志出任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并确立了大力培育发展高碑店古典家具一条街的新思路、新模式,十年磨一剑,硬是把个通惠河两岸建成了集古典家具、华夏文化、民俗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碑店模式新社区。现在全村的古典家具及其他商户已达500多家,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8.05亿元,人均收入2.6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这条路用高碑店自己的话说就是:成立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产业园。高碑店人走出了一条“一街一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现在,又在这一街一园的基础上,把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划分为四个部分:古典艺术文化区、国际民俗旅游接待区、通惠河茶酒文化长廊、休闲购物娱乐区。这就很好的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的概念运作在高碑店的发展模式中,而且提高了本地方的旅游服务质量和保持了旅游项目的特色。

2009年底,文化新大街也正式亮相,这是高碑店打造的文化产业集群。全长800米的文化新大街上建造了紫砂壶博物馆、内画壶艺术博物馆、暖炉博物馆、科举匾额博物馆四个博物馆;以及体验老北京市井文化的产业聚集区——华声天桥民俗园区与聚集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展示、展览、制作、生产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还建有中国艺术研究院下属的中国油画研究院、紫砂壶研究院、雕塑研究院等。

高碑店这种经营模式,结合了自身的产业优势,突出发展为两个部分,即传统民俗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可以说高碑店的传统文化产业园区是在自上而下的产业基础上,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组织,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高碑店村发展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各项资源,例如:1.古文化资源,高碑店悠久的历史,为此地丰富了古老的文明和文化积淀。2.民俗资源,高碑店村留有大量的民俗文化。踩高跷、扭秧歌、打腰鼓等等古典民俗文化。大量的文化资源成为高碑店发展民俗旅游的基础,也是高碑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关键。3.古家具文化。古家具文化产业是高碑店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高碑店村在原来的家具街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开发出一条远近闻名的,极具特色的古家具一条街,成为高碑店发展的特色品牌。

在高碑店村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文化创意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促进作用。第一,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它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参与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中。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之中的比重也逐步增加,直接改变整个产业结构的比例和关系。文化产业的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文化产业的流通和文化服务属于第三产业,其基本趋势是文化产业中的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文化产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广泛吸纳社会劳动力的特点和优势,产业化的文化生产效率趋高,其创造的增加值和经济效益也较高,所以可以很大程度上的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英洪.高碑店村的“民办公助”旧村改造模式[J]村委主任.201116

[2]岳岩. 高碑店,从城中村到民俗大观园[J]中华手工.201009

[3]刘勇,靳晓阳. 北京市「城中村」社会发展模式研究——以朝阳区高碑店村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307.



本文编号:15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5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a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