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基于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的视角
本文选题:优秀传统文化 切入点:区域经济发展 出处:《经济问题》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相辅相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成就五千年辉煌文明史,而且和以追求创新和卓越为特征的外来优秀文化一起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动力。在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加速发展背景下,深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功能,服务中国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通过要素理论深入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内涵,从文化素养、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三个维度阐述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用高科技武装自身,而且要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来提高区域发展的要素质量,还要与创新精神和现代文化接轨来提升区域发展的现代性和先进性。同时,优秀传统文化要发挥约束资本缺陷等功能,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逐渐形成以产业文化为特征的竞争优势,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Abstract]:Regional economy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complement each other. China's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not only achieved five thousand years of brilliant civilization, Moreover, together with the outstanding foreign cultur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ursuit of innovation and excellence, it has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rapid economic rise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context of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cultural industry value chain, the economic functions of China's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deeply explored. It is very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serve Chinese enterprises to climb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cultural undertakings illustrate the inherent logic of traditional excellent cultur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should not only arm itself with high technology, Moreover, we sh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lement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aborers and stimulating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also by connecting with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modern culture to promote the modernity and advanced natur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should play the function of restraining capital defects,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of development, gradually form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characterized by industrial culture, and truly mak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become the key ele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基金】:安徽大学农研院资助课题“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异化与整合研究”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现代服务业优化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实现路径研究”(SK2017ZD28)
【分类号】:F127;G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兰;;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浅析[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朱定秀;;区域经济合作中文化认同的建构分析[J];当代经济;2010年07期
3 陈忠祥,李宗录;试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人文地理;1995年04期
4 黄朝流;;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企业研究;2014年06期
5 王怀豫,丁士军;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的文化因素[J];理论月刊;2003年08期
6 朱黎霞;陶忠元;;浅谈江苏南北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年08期
7 张玮;;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J];特区经济;2006年02期
8 王海霞;;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的关系刍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姜长宝;;文化认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强化策略[J];商业时代;2008年23期
10 庄羽;;江苏南北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单玉丽;;弘扬妈祖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莆田为例[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学东;;坚持淮河文化研究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方向——蚌埠市四年来开展淮河文化研究的成果综述[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三峡大学 苏州大学 何伟军 曾德贤;文化软实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N];光明日报;2012年
2 赵永刚;文化产业:区域经济转型的翅膀[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李宗植;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N];光明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李婧邋本报通讯员 杨云广;如何建设区域经济文化高地[N];德州日报;2008年
5 马三坤;从浙商文化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谈培育衡水新文化[N];衡水日报;2009年
6 徐建设;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底蕴[N];光明日报;2000年
7 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文化经济理论研究组 执笔 杨政银 徐则平 王仕佐 张雄;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振兴贵州区域经济[N];贵州日报;2012年
8 王永昌邋赵静;发挥优势 打造品牌 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N];青海日报;2007年
9 商报记者 吴颖;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六大亮点[N];北京商报;2008年
10 记者 一丁;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N];遵义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频;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雅楠;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安徽省文化产业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2 周瑜茜;文化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丁娟;我国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4 邱键;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临沂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朱洁婷;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6 贾彦宁;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7 张蒲香;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8 王正;创意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9 冯煜雯;文化历史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10 郑贤淑;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27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62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