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产业结构变动对城市经济承载力增长的贡献——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12 15:46

  本文选题:产业结构 + 经济承载力 ; 参考:《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04期


【摘要】: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在利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三轴图分别测度城市经济承载力和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基础上,从相关性和贡献度两个层次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承载力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首先,1985—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经济承载力整体呈现倒"U"型变化,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呈现"J"型结构。其中,1985—2003年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并占据首位,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加强,经济承载力稳步提升;2003—2014年第二产业比重回升,产业结构水平下滑,城市经济承载力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其次,辽宁14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经济承载力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贡献度分析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城市经济承载力有直接且明显的贡献作用,其中第三产业贡献度最高。
[Abstract]:Taking 14 ci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nonlinear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riaxial map to measure the urban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changing law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respectively,The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to the growth of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is discussed from the two levels of relevance and contribu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ly, the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of 14 ci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showed "U" type change in whole from 1985 to 2014,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was mainl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J" type structure.From 1985 to 2003,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most cities rose and occupied the first place,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was strengthened, the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steadily increas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rose from 2003 to 2014, and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eclined.The growth rate of urban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slows down or even drops.Secondly, the chang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14 cities in Liaoning show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of cities, and the contribution degree analysis based on this shows that the chang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ve a direct and obvious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of cities.Among them, tertiary industry contribution is the highes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27)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WR2014005)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京文;建立现代化的城市经济体系[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45期

2 段尧清,常贤波;论城市信息化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2期

3 刘景林;执著探索的结晶——《跨世纪城市经济新探索》评介[J];学术交流;2001年04期

4 郑恒;抓住西部开发机遇 加快城市经济发展[J];发展;2001年01期

5 李翠玲;推进我国城市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J];首都经济;2001年09期

6 李恒光;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推动城市化进程[J];发展研究;2001年08期

7 卜海;论“入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城市研究;2002年01期

8 张振彬;经营城市的再思考[J];学习导报;2002年09期

9 杨继绳;城市怎样才能成为经济中心[J];中国投资;2002年03期

10 李钢;经营城市≠建设城市[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曙虹;;江西省城市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吴玉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城市部件调查方法探讨[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治彦;;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与方法[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陈体滇;;全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评价[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5 韩士元;;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胡国亮;;从全国城市经济发展视角看武汉市经济总量变化[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闫凌州;;从培育创新文化看创新型城市的建设[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8 王祖康;;尊重规律、创新管理,,谋求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9 刘子玉;毕芳芳;桑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10 王子义;;论城市竞争力与企业责任[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辽宁鞍山市委书记 张杰辉;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N];经济日报;2007年

2 范峥;加快发展城市经济争创发展新优势[N];江阴日报;2008年

3 市文明办;城市精神——城市的灵魂[N];丹东日报;2008年

4 欧金焕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塑造城市精神 引领城市发展[N];南宁日报;2009年

5 ;论城市协调发展[N];天津日报;2010年

6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杨秀香;打造绿色环境 提升城市精神[N];大连日报;2010年

7 何德敏;城市发展与城市精神[N];南充日报;2011年

8 新闻中心记者 李德成 张国锋;宜居宜业就是城市竞争力[N];大庆日报;2012年

9 记者 李晓萌;经济总量闯进全国城市十强[N];长江日报;2013年

10 记者 严运涛 实习生 熊政纲;阔别22年 武汉重返全国城市前十[N];湖北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英杰;地方公共品影响居住选址和住房价格的机制与效应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唐耀华;区域城市化进程机理研究与实证[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高云红;城市底层空间的秩序与功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刚;基于场论的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李健英;论分工制度演进与城市经济聚集[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宋健;城市信息化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马池顺;创新资源视角下的创新型城市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8 邢福俊;中国水环境的改善与城市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9 冯先宁;城市经济聚散论[D];四川大学;2004年

10 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长春城市精神培育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裴乃杭;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程圆圆;昆明城市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徐哲;城市特征的历史文脉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6 范文团(Pham Van Doan);越南河南省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钊;美国城市破产立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任茵;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D];延边大学;2015年

9 陈倩;兰州市城市吸附度的测算、比较及提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房书瑶;工业废品收购从业人员的城市适应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40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740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5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