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结构调整情景下的中国钢铁行业大气污染排放预测
本文选题:大气污染 + 中国 ; 参考:《环境工程》2017年06期
【摘要】:以钢铁环境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012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二氧化碳等排放情况;基于发达国家钢铁产业结构现状,建立了未来我国工业化后的钢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情景,分析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情况。经计算,2012年中国钢铁企业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二氧化碳分别为191.88万,51.84万,59.14万,15.04亿t,河北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22.59%、30.35%、35.54%、25.19%;预测产业结构调整后,中国钢铁行业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16.8万,18.9万,13.86万,6.62亿t,与2012年现状情景相比,分别减少91.24%、63.54%、76.56%、55.98%。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iron and stee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ission of sulfur dioxide, nitrogen oxide, smoke dust and carbon dioxide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2012, and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structur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situation of optimizing and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fter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futur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emission reduction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analyzed. It has been calculated that in 2012, Chinese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emitted 1.9188 million, 518400, 591400, 1.504 billion tons of sulphur dioxide, nitrogen oxide, smoke dust and carbon dioxide respectively. Hebei Province has the largest emissions of sulfur dioxide, nitrogen oxide, smoke dust and carbon dioxide. After the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China discharged 168000, 189000, 138600 and 662 million tons of sulphur dioxide, nitrogen oxide, smoke dust and carbon dioxide, respectively, which decreased respectively by 91.240.63.54 and 76.5655.98,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2012.
【作者单位】: 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基金】:环境保护部基金课题(1441402450017-2)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16K01ESPCT)
【分类号】:X7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永铭;今年钢铁需求预计又创新高[J];特殊钢;2001年01期
2 ;全国主要钢铁产品产量[J];鞍钢技术;2001年02期
3 ;2001年中国主要钢铁产品产量[J];河北冶金;2002年03期
4 ;中国进口钢铁临时保障措施生效[J];中国金属通报;2002年23期
5 ;钢铁保障措施解禁[J];工程机械文摘;2003年04期
6 ;韩国钢铁产品连锁涨价[J];钢铁研究;2003年02期
7 ;2002中国大陆主要钢铁产品产量[J];河北冶金;2003年02期
8 王卫东;为何要恐惧“钢铁泡沫”?[J];中国企业家;2003年09期
9 隋颖;;1999~2002年全国主要钢铁产品产量[J];炼铁技术通讯;2003年05期
10 万茂军;对我国钢铁行业实施重组的分析与对策[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志敏;张振武;王峰;赵林春;;从钢铁产品监督抽查结果看国产钢材质量状况[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2 张和平;;中国钢铁行业内贸易指数研究[A];冶金技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5年
3 邓虹峰;;加快企业重组整合进程 实现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史晋川;倪子靖;;钢铁行业的政府规制与企业绩效[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楼辉映;;加快西部钢铁业科学发展[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6 苏天森;;钢铁科技创新与钢铁科技发展指南[A];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6年
7 陈中涛;陈雷鸣;;第二章 2007~2008年钢铁流通回顾与展望[A];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2007-2008)[C];2008年
8 刘华平;;钢铁行业竞争态势分析及宝钢股份的应对策略[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吴新春;;浅谈湖北钢铁产业发展与人才战略[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军;李恒;李彭;;中国钢铁资源循环利用的指标评估和政策建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龚雯;中日就我钢铁产品临时保障措施磋商 中方表示不会限制钢铁产品正常进口[N];人民日报;2002年
2 ;全国主要钢铁产品产量(2008.02)[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3 ;全国主要钢铁产品产量(2007.12)[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4 ;全国主要钢铁产品产量(2008.03)[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5 ;全国主要钢铁产品产量(2008.04)[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6 通讯员 杜铁光;加大钢铁产品省内消化份额[N];友报;2009年
7 记者晓西;美国宣布对部分钢铁产品豁免进口限制性关税的决定[N];中国企业报;2002年
8 ;全国主要钢铁产品产量(2011.05)[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9 ;全国主要钢铁产品产量 (2011.06)[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10 ;全国主要钢铁产品产量(2011.09)[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睿;中国钢铁行业低碳生产模式分析与策略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2 高毅;国际钢铁产业转移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王建军;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产业整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赵昌旭;中国钢铁产业组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腊芳;钢铁产业发展与优化的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李杰;中国钢铁流通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楚序平;中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杜春丽;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国钢铁产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9 黄容均;东北亚“钢铁三强”一体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高铁军;唐山市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翠萍;钢铁工业园共生技术选择及其节能减排潜力[D];清华大学;2013年
2 黄渠成;某大型国有钢铁企业亏损的原因和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秋波;W钢铁公司品质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梁靖;河北省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殷君君;中美钢铁产品贸易摩擦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6 尹皓;中国钢铁进出口贸易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7 罗杏玲;钢铁供应链碳排放测算与控制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秦博;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营销优化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王坚;新竞争环境下钢铁贸易企业营销模式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10 林虹;钢铁与水泥行业温室气体核查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04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10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