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6 17:10

  本文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切入点,研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文章基于1996-2012年的全国29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第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并且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明显。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同时放开对农村劳动力进城的限制。本文首先介绍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背景,而后指出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转移去二、三产业。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巨大,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意义重大。随后集中论述了国外经典的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理论,以及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然后介绍了国内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论述的目的是为下面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随后文章详细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互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会正向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劳动力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变,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即会产生结构性失业。本文的主体部分从产业、产业的内部结构和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等方面,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当前状况进行了列举。随后对产业升级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状况及其知识、年龄结构进行了描述,然后阐述了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在产业升级进程中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在实证部分,以产业结构升级为解释变量,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为防止共线性,引入控制变量,分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支出比率、城镇化率、城镇失业率以及转移比率。并且收集了大量原始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一定的运算处理,得到各变量所需的数据。然后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产业结构升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转移劳动力数量的增长,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转移的进程。在文章的最后,依据实证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指出应该顺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用人单位对劳动力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增加农村劳动力素质与技能,以适应更高的要求。重点发展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吸纳能力最强的第三产业。政府要在政策层面上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顺应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与产业资源间的最优配置。
【关键词】:产业结构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6;F24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一、研究背景9
  • 二、研究意义9-10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10-11
  • 一、产业结构10
  •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10
  • 三、劳动力转移与就业10-11
  •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5
  • 一、国外文献综述11-14
  • 二、国内文献综述14-15
  • 第四节 研究方法15
  •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研究相结合15
  •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15
  •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点15-17
  • 第二章 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分析17-21
  • 第一节 产业结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17-19
  • 一、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17-18
  • 二、产业结构的类型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结构18
  • 三、产业结构的升级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结构的变化18-19
  • 四、产业结构升级伴随着结构性失业19
  • 第二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19-21
  •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状况决定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19
  •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决定产业结构能否顺利演进19-21
  • 第三章 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国际比较21-36
  • 第一节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之现状21-33
  • 一、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表现21-28
  • 二、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28-31
  • 三、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知识年龄结构31-33
  • 第二节 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国际经验33-36
  • 一、日本经验借鉴33
  • 二、韩国经验借鉴33-34
  • 三、台湾地区经验借鉴34-36
  • 第四章 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实证分析36-45
  • 第一节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概况36-38
  • 第二节 模型概述38-39
  • 一、固定效应模型38
  • 二、随机效应模型38-39
  • 第三节 数据的选取与说明39-41
  • 一、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测算39
  • 二、变量的选取与说明39-41
  • 第四节 计量模型设定与方法41
  • 第五节 实证分析41-45
  • 第五章 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45-52
  • 第一节 实现以农业充分发展为前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45-46
  • 第二节 第二产业的升级应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相结合46-47
  • 一、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46
  • 二、推动产业的梯度转移46-47
  • 第三节 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其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47-49
  • 一、在政策上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48
  • 二、鼓励非正规就业48-49
  • 第四节 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49-50
  • 第五节 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50-51
  • 第六节 产业结构升级要以稳定的劳动力供给为基础51-52
  • 参考文献52-55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訾强;开发农村劳务市场 让农民有序流动增收——关于北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J];黑河学刊;2000年03期

2 吴峰,周发明,赵明;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刘惠;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与对策[J];安徽决策咨询;2000年04期

4 刘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J];学术界;2000年03期

5 高彦军;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李晓青,谢炳庚,万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耕地相对过剩问题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李伟峥;魏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工作的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22期

8 黄晓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J];职教论坛;2001年05期

9 孔祥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李新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面临的困境[J];人口学刊;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双元;董水生;李宏宇;;关于发展县域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点建议[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梁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3 吴延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苌花荣;杜小军;罗亚萍;;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因素的分析[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杜易;;人力资本投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宏升;;发展劳务品牌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河北省为例[A];2009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晓津;;中国改革与城乡剩余劳动力:1978-2007[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媛媛;郭为;;青岛市旅游发展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汪小勤;;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和吸收[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10 赖小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及转移[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 徐育才;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启示[N];中国人口报;2007年

2 记者 刘长魁;前甸镇五项措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N];抚顺日报;2007年

3 吕晋兴 申腊梅;古县六轮驱动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临汾日报;2006年

4 任衍刚 作者为省政协委员;大力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N];山西政协报;2007年

5 记者 王科岩;托县1万余名农民脱离土地实现转移就业[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6 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史保金;英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启示[N];中国人口报;2008年

7 吴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N];农民日报;2008年

8 李军;新田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N];永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智林;市府紧急部署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玉溪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周振兴;科区积极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N];通辽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浚n\;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徐文;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许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马捷;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张军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高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成本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褚志远;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康文杰;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9 王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如;论社会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廖蓉;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刘慧;对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4 邢子英;山西省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5 卢君;农村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徐文晔;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殷剑辉;天津市北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陈学红;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9 宋书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与吸纳模式研究[D];沈阳大学;2009年

10 王志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政府职能问题探讨[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52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d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