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的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模式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循环经济的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模式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石化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石化行业也是“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它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近段时间,石化产业在国际上较为低迷,行业内出现典型的结构过剩,部分石化企业面临倒闭。要想摆脱这种局面,石化产业集群必须转变原先单纯依赖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走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推动集群转型升级。本文选取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学等理论基础,分析了循环经济与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的耦合关系,并指出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系统存在核心产业系统和辅助支撑系统两个子系统。其次,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进行了研究,定性方面:通过对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现状的分析,找出了其生态化问题;定量方面:从核心产业系统和辅助支撑系统出发,在循环经济的指导下,构建了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复合DEA方法对青岛市黄岛石化、董家口石化、平度新河石化三个石化产业集群的生态化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做了横向比较。再次,结合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现状、问题及生态化效率分析,从核心产业系统出发,构建了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的生态化模式,包括集群的微生态化模式——企业层面的清洁生产;集群的生态化模式——产业链延伸及副产物相互利用;集群间的生态化模式——静脉与动脉产业相结合。最后,从辅助支撑系统出发,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法律法规、技术保障等方面提出了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模式实施的配套政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 石化产业 产业集群 生态效率评价 生态化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7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1 绪论10-24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21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5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5-20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20-21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21-24
- 1.4.1 研究内容21-22
- 1.4.2 研究方法22
- 1.4.3 技术路线图22-24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4-32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24-25
- 2.1.1 石化产业集群24-25
- 2.1.2 产业集群生态化25
- 2.1.3 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25
- 2.2 理论基础25-31
- 2.2.1 产业集群理论25-26
- 2.2.2 循环经济理论26-29
- 2.2.3 产业生态学理论29-31
- 2.3 本章小结31-32
- 3 循环经济与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的耦合分析32-39
- 3.1 循环经济系统32-34
- 3.1.1 循环经济系统简介32
- 3.1.2 循环经济系统运行的途径32-34
- 3.2 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系统34-36
- 3.2.1 核心产业系统34-35
- 3.2.2 辅助支撑系统35-36
- 3.3 循环经济与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的耦合关系分析36-38
- 3.3.1 循环经济为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提供了理论基础36-37
- 3.3.2 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平台37-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4 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现状与问题分析39-48
- 4.1 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发展概况39-42
- 4.2 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的现状42-44
- 4.3 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问题分析44-47
- 4.3.1 基于核心产业系统的分析45-46
- 4.3.2 基于辅助支撑系统的分析46-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5 基于循环经济的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效率评价与分析48-63
- 5.1 集群生态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8-53
- 5.1.1 构建的原则48-49
- 5.1.2 指标体系的构建49-50
- 5.1.3 指标的诠释50-53
- 5.2 评价方法的选择——复合DEA方法53-55
- 5.2.1 方法选择依据53
- 5.2.2 复合DEA评价模型53-55
- 5.3 评价指标的降维——因子分析法55-59
- 5.4 评价及其结果分析59-62
- 5.5 本章小结62-63
- 6 基于循环经济的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模式构建63-76
- 6.1 模式构建的目标63
- 6.2 模式构建的原则63-64
- 6.2.1“3R”原则63-64
- 6.2.2 系统性原则64
- 6.2.3 可操作性原则64
- 6.3 模式构建的思路64
- 6.4 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模式的构建64-75
- 6.4.1 集群的微生态化模式64-66
- 6.4.2 集群的生态化模式66-72
- 6.4.3 集群间的生态化模式72-75
- 6.5 本章小结75-76
- 7 基于循环经济的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保障对策76-83
- 7.1 集群生态化的产业政策76-77
- 7.1.1 优化石化产业结构76
- 7.1.2 完善集群管理制度76-77
- 7.1.3 对石化企业进行改制重组77
- 7.2 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法律法规77-79
- 7.2.1 制定石化产业生态化法律体系77-78
- 7.2.2 完善贯彻环保法规章制度78
- 7.2.3 实行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78-79
- 7.3 产业集群生态化的财税政策79-80
- 7.3.1 完善政府资金扶持政策79
- 7.3.2 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生态化项目79
- 7.3.3 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79-80
- 7.4 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技术保障80-81
- 7.4.1 进行“产学研”合作80
- 7.4.2 实行“走出去”战略80
- 7.4.3 构建生态化技术交流平台80-81
- 7.5 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其它保障对策81-82
- 7.5.1 建立废弃物处理系统81
- 7.5.2 提高公众的循环经济意识81-82
- 7.6 本章小结82-83
- 8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83-85
- 8.1 结论83
- 8.2 创新点83-84
- 8.3 展望84-85
- 参考文献85-90
- 附录90-95
- 致谢95-9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6-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素群;王禹;;小议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策略[J];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29期
2 谭舒丹;;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商;2013年14期
3 邱学林;;辽宁营口沿海经济带石化产业集群培育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陆辉;赵敏;;产业生态观视域下产业集群生态化对策探讨——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7期
5 杨志华;严耕;;中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影响因素及建设策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顾甬明;;大企业嵌入地方石化产业集聚升级的互动研究——以镇海炼化为例[J];当代石油石化;2012年12期
7 陈赞雄;;茂名石化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J];南方论刊;2012年06期
8 易传剑;;我国近海渔业管理方式的优化和改进——基于政府规制研究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2年05期
9 王俊岭;赵瑞芬;秦彦雷;李辉;;中国医药产业集群生态化建设研究——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2011年05期
10 孟芳;;特色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构建[J];商业时代;2011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凤岐;生态资源价值补偿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查利曼;循环经济下我国石化企业价值链优化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袁艺峰;我国石化产业集群的价值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王琦;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的国内外比较研究[D];青海大学;2012年
4 王帆;循环经济理念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肖文婷;生态工业园动态评价体系与产业链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俊燕;中国环境规制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王志;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张秀林;哈尔滨市产业生态化与政府治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循环经济的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模式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5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