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企业进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06:17
【摘要】:进入二十世纪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领域的科研机构、企业或高校想要凭一己之力始终保持高水平、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水平困难重重,因而充满目的性的合作成为三者达成目标最有效的手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三个主体的有效融合,三个主体之间通过优势资源置换开展科研工作和成果转换,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抢占市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截止2016年末,黑龙江省围绕省内的优势资源共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0家,其中国家级联盟5家。党的十九大关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严正指出企业在联盟中的主体地位。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执行者,是使三大主体成本投入得到最大程度收益的实施者。联盟单位如果能吸引到合适的企业进入联盟,相当于为联盟整体发展插上了羽翼。而企业进入到契合的联盟单位可为企业带来战略引导、科学技术突破等利益。因而企业科学合理地进入联盟对企业和联盟单位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成员流动有利于联盟的可持续发展,尚未组建的联盟也必定会有企业进入。因此通过企业进入联盟的分类及影响因素分析,充分解析企业进入联盟行为,明确双方需求,对于未进入联盟的企业或未成立的联盟来说,可为企业和联盟单位相互选择提供参考;对于已进入联盟的企业和已成立的联盟来说,有助于避免企业和联盟单位在合作过程中发生冲突,协调好成员间的关系,提升联盟创新绩效,使联盟的整体运行更加高效而和谐。本文以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五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其次,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五家联盟的基本情况和企业进入现状,从政府、企业、联盟单位三个角度提出企业进入联盟存在的问题;再次,对企业进入联盟进行三维分类,并逐一进行动机分析;然后,从理论中提取企业进入联盟影响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对问卷中存在的三种企业进入联盟类型进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最后,综合存在的问题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企业进入联盟优化对策,为后续企业进入联盟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从企业规模、企业进入联盟方式、企业进入联盟时间三个维度对企业进入联盟进行分类,理论上共得出八种企业进入联盟类型,且动机不尽相同;(2)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就黑龙江省国家级联盟中存在数量较多的三类企业进入联盟来说,不同类型的企业进入联盟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优势资源互补、交易成本、成员间知识协作与共享水平、收益分配比例、政府补贴、联盟发展前景对三种类型的企业进入联盟都存在正向影响;(3)联盟单位、企业、政府可采取及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身宣传、制定合理的联盟成员进入和退出制度、引导企业进入联盟单位、适当增加政府补贴、营造以“合作”为指导思想的联盟文化氛围、申请进入联盟单位前做好调研和评估工作、企业选择联盟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等措施来优化企业进入联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图文】:

产业技术创新,知识图,战略联盟


引 言新战略联盟为关键词的文献,将文献导出后,使用 citespace 软件进行如图 1-1 所示。可以看出围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协同创新等,研究内容多为联盟的绩效评价、稳定性、知识转移素等。以企业为研究主体的文献很少,基本上都是从联盟整体出发,内部存在的问题。而企业作为联盟合作过程中成果转换的主体,,担负着为重要的角色。联盟中的企业以研究型企业为主,在联盟组建时,是技计划为出发点,在联盟形成后,也坚持这一理念不动摇,从中可以着绝对的主体地位。国内外研究相关的具体文献如下。

企业进入,坐标图,维度,中小型企业


企业进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分类分析 企业进入联盟分类及动机分析.1 企业进入联盟分类设计依据企业规模、企业进入联盟时间、企业进入联盟方式三个维度对企业进入联盟进如图 4-2 所示),理论上共形成如图 4-3 所示八种类型:包括大型企业在联盟组建入联盟、大型企业在联盟组建期被动进入联盟、大型企业在联盟运行后主动进入联企业在联盟运行后被动进入联盟、中小型企业在联盟组建期主动进入联盟、中小型盟组建期被动进入联盟、中小型企业在联盟运行后主动进入联盟、中小型企业在联被动进入联盟等。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J];中国粉体工业;2010年01期

2 ;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功入选国家首批A级联盟[J];科技浪潮;2013年01期

3 ;我市诞生首家省级涉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J];泰州科技;2010年08期

4 杨立生;王倩;;基于关系资本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02期

5 ;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召开第二届第5次理事会[J];粉末冶金工业;2019年02期

6 ;《2018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跃度评价报告》在京发布 再生资源联盟获100分(满分)[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9年05期

7 马风才;谷炜;杜秀亭;;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规划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7年05期

8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十年创新路[J];中国农村科技;2018年03期

9 徐金荣;朱政江;刘翠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价及支持政策研究——基于山西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8年04期

10 宁翠娟;李倩;;跨领域技术创新协作新篇章[J];纺织科学研究;201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迁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A];'2007中国造纸化学品发展高层论坛嘉宾讲演材料集[C];2007年

2 龚红;李燕萍;李玲;;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基于红光高清的案例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海燕;邵云飞;;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刘军鹏;何凤;张展;;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5 原顺梅;李维翠;;山东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基于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调查问卷[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牛振喜;肖鼎新;魏海燕;郭宁生;;基于协同理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体系构建研究[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姚新奎;;国家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马学分会成立大会学术论文集[C];2014年

8 杨进刚;张玉路;;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吕兆福;程中楠;;快堆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进展[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3[C];2014年

10 ;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A];能源草产业发展战略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小如;洁净利用技术:让煤炭由“黑”变“绿”[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张腾远;太行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省优[N];邯郸日报;2019年

3 舒阳 龙九尊;中国氨基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宣告成立[N];科学时报;2010年

4 廖洋 刘彬;我国首家海洋防腐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N];科学时报;2010年

5 潘锋;快堆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N];科学时报;2010年

6 王静文;紧紧扭住技术创新战略基点[N];经济参考报;2019年

7 记者 张亦筑;我市新增8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N];重庆日报;2019年

8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理;“甘肃省有机生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N];兰州日报;2019年

9 巨飞雷;节水灌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议暨节水科技产业融智创新发展论坛在大禹节水集团举行[N];中国水利报;2017年

10 陆二佳;民航局推动构建发展民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N];中国航空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宋东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网络结构及其运行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3 陈立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孟雷;基于愿景的技术创新战略活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张丹华;技术创新战略的理性思考与模式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巩顺龙;基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东北制造”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周中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8 王新宇;软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曹素璋;基于组织与知识双重平衡的中药制药业技术创新组合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冯子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佳馨;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绩效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邢翠花;企业进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3 郭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4 张自飞;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5 陈楠;济南栋源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6 王桢;TJ公司制动机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年

7 李s

本文编号:2594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594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c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