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测量质量控制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10:01
【摘要】:计量工作在企业生产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本手段,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优质的原材料、先进的工艺设备和现代的计量检测手段,被称为现代产业的三大支柱,而原材料的制取和筛选、先进工艺设备的配备和监控,都依赖于现代计量检测手段的技术保证。可以说,计量检测结果的质量决定了企业产品的质量。 论文以ISO10012:2003标准为依据,以测量管理体系为手段,结合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测量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测量质量的控制可分为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测量过程的实现又可分为测量过程的设计和测量过程的控制。因此,论文从三个方面对测量质量的控制进行论述和分析: 1、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根据顾客要求,导出计量要求,然后与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比较,判断测量设备是否满足预期要求,这个过程可看做是对测量设备的前期控制。 2、测量过程的设计。按照测量过程设计的流程,从设计输入:识别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测量的要求到最后设计输出:形成测量过程规范,,对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论述。测量过程的设计可以看做是对测量过程的前期控制。 3、测量过程的控制。论文对测量过程实行三级分类控制,重点论述了对关键测量过程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图法、测量系统分析(MSA)法、期间核查方法,抽查和点检/巡检。其中,期间核查方法包括比对方法和统计过程分析方法。明确了各级测量过程选用控制方法的原则和各控制方法的应用时机。 通过这三部分的论述和分析,使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都能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确保量值准确,保证测量质量,从而达到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论文的主要意义在于将ISO10012:2003标准中一些条文性的描述,转化为具体可行的做法。期望能为企业测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及计量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图文】:
河北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表 5-1 偏倚测量数据表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测量值 5.98 5.97 5.99 6.00 6.01 6.03 5.98 5.97 5.99 6.00 6.01 5.99 6.00 6利用统计分析软件 Minitab 对数据进行处理,用基本统计量中单样本并生成直方和计算结果,具体如下:
图 5-9 游标卡尺线性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线性百分率为零,即量具线性占整个过程变异的 0%。参考值的偏倚百分率为零,即量具偏倚占整个过程变异的百分率为零。综上所述,该测量系统的线性合格。(4)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重复性是由 1 个评价人,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变差;再现性是由多个评价人,用同一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观测平均值的变差。让 3 名评价人采用盲测的方式分别对 10 个零件分别测量 3 次(不同人对每件样品的测量位置要一致),并记录测量数据。表 5-4 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部件号 1 2 3 4 5 6 7 8 9 10A1 16.24 16.20 16.22 16.12 15.86 15.86 16.04 16.10 16.04 16.08A2 16.22 16.20 16.20 16.10 15.82 15.84 16.04 16.10 16.04 16.08李波A3 16.22 16.20 16.20 16.12 15.84 15.86 16.04 16.10 16.04 16.10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274;TP273
本文编号:2696217
【图文】:
河北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表 5-1 偏倚测量数据表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测量值 5.98 5.97 5.99 6.00 6.01 6.03 5.98 5.97 5.99 6.00 6.01 5.99 6.00 6利用统计分析软件 Minitab 对数据进行处理,用基本统计量中单样本并生成直方和计算结果,具体如下:
图 5-9 游标卡尺线性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线性百分率为零,即量具线性占整个过程变异的 0%。参考值的偏倚百分率为零,即量具偏倚占整个过程变异的百分率为零。综上所述,该测量系统的线性合格。(4)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重复性是由 1 个评价人,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变差;再现性是由多个评价人,用同一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观测平均值的变差。让 3 名评价人采用盲测的方式分别对 10 个零件分别测量 3 次(不同人对每件样品的测量位置要一致),并记录测量数据。表 5-4 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部件号 1 2 3 4 5 6 7 8 9 10A1 16.24 16.20 16.22 16.12 15.86 15.86 16.04 16.10 16.04 16.08A2 16.22 16.20 16.20 16.10 15.82 15.84 16.04 16.10 16.04 16.08李波A3 16.22 16.20 16.20 16.12 15.84 15.86 16.04 16.10 16.04 16.10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274;TP2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泰礼;邓铁六;;检测系统分辨力定量计算的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王兴林;;国际单位制及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使用[J];工程设计与研究;1996年01期
3 陈钢山;;测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共性问题的探讨[J];工业计量;2009年05期
4 苏惠英;王珏;;统计过程控制在测量领域的应用浅析[J];工业计量;2010年01期
5 殷彩红;;SPC控制图制作及运用中的注意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1期
6 陈爱金;;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计量验证的探讨[J];机电技术;2011年06期
7 张玉兰;;浅谈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J];江汉石油科技;2006年04期
8 李慎安;测量仪器示值误差不确定度与最大允许误差[J];中国计量;2003年08期
9 赵若江;《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ISO10012:2003)的实施 第一讲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如何在计量体系中应用(一)[J];中国计量;2004年07期
10 倪育才;测量不确定度理解与应用(二) 极差法和贝塞尔法之间的比较[J];中国计量;2004年08期
本文编号:2696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69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