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8 19:33
【摘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增强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而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该类产业集群大多地处乡镇、城郊等区域的特点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有着其他行业及其集群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集群的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巩固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吉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伴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协调和扶持下企业及机构组织的集聚也愈加频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本文以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作为研究对象。在《中国统计年鉴》及《吉林省统计年鉴》等权威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及其集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吉林省目前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了归类和梳理,并对国内外典型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对比,从中梳理出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共性和个性以及发展规律。 通过分析研究,我们提出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创新模式,勾画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构想,并针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与不足寻求解决的方法与渠道。 论文的主体内容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章对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梳理与界定,对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回顾与评述,这些基本理论涉及到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区位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理论等。 第二章分析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历程、地位及现状和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农产品加工业及集群的空间分布情况及特征,并对产业集聚度进行测度,探讨了集群发展动因。 第三章结合实际情况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组织形式、内在作用机制和外在作用机制等三个维度归纳出10个小类别的集群发展模式,并将各模式进行对比,总结出各自的优劣势,并以农安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 第四章首先对国内山东、河南和山东等省份以及美国、日本等典型发展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对比,发现农产品加工产业及其集群发展的共同规律及个性特点,从中总结出吉林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可能需要借鉴的经验。 第五章提出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可尝试创建的两种创新模式,即大集群和虚拟模式。大集群模式主要对其概念、意义、构架及其特征等进行设计,虚拟模式主要借鉴了虚拟产业集群的概念,在虚拟产业集群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吉林省实际提出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虚拟模式,并指出了虚拟模式是虚拟产业集群的初级形式,并建构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虚拟模式模型。 第六章首先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提出了发展建议。 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出全文的主要结论,阐明了本文的创新点,指出了论文存在的不足,以及对今后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6.5
【图文】:

分布图,产值,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


二、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产值分布图 2-1 比较直观地反映了吉林省各地市州 2010 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需是,图中的数据是各地市州 2010 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或销售收入①,不各地市州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产值,但由于各地市州集群产值的数据上和权威的公开数据,因而在此采用以各地市州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来表示,这吉林省内 35 个以示范区或示范基地为表现形式的产业集群都属于省级和国家区,发展程度相对较高,产值相对较高,因而产值分布虽然不能说准确说明集群产值的准确数据,但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表现集群产值在各地市州的大体。

空间分布,农产品加工业,吉林省,空间分布


图 2-2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空间分布值上看,各地市州发展存在差距。我们以 2010 年吉林省各地市州农收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长春市农产品加工产业一枝独秀,其 2010 年的销售各地市州。而紧邻长春的四平市和吉林市在 2010 年农产品加工产业200 亿元,在除省会城市长春以外的其它地市州里面表现较为抢眼。,环长春区域的农产品加工业整体上看发展趋势较好,而其它区域区域里,集群发展也不均衡,松原市农产品加工产业总产值只相当强,而二者之间的集群数量是等同的,均为 3 个。,数量多但产值不一定高,反之,数量少而产值不一定小。处于环市州在数量分布上存在不均衡,其中白山只占 1 席,其它四市州均产值上,白山市 2010 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超 80 亿。需要指出的布不均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比如示范区规模的大小、发展程度的高等因素,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多并不必然导致产值就高。,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区位选择上以农产品原料产地为依托,兼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樵;;吉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张东敏;邢鹤;;吉林省食品加工业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4年31期

3 张东敏;吴安平;;吉林省食品加工业产业集聚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孝丽;付苹;林秋萍;;农户获取农产品增加值路径分析——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上)[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锐;吉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许欢;吉林省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优化分析[D];长春大学;2017年

2 陈曦;曲靖市会泽县特色食用农产品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6年

3 党苗;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选择及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梅;河北省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发展差距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郭红莲;宜春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作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33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33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0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