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闽台体育产业竞争力提升与市场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7 12:46
【摘要】:产业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育产业日益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福建体育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时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化非均衡发展特征。相对而言,台湾运动休闲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虽已跳脱传统的发展思维把运动视为健康及生活品质提升的有效方式与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轴之一,但是解决当前台湾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瓶颈的主要途径依然是“大胆西进,全力竞争大陆市场,先经济后政治、以经济促政治,实现和平发展之目的”。福建拥有体制优势、资源优势、侨台优势和市场空间优势;台湾具有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创新优势和资本优势,而且闽台两地同属于典型的海岛型经济体系,以及两岸业已商讨通过的ECFA合作协议,这说明闽台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互补性很强,将为海峡两岸体育产业竞争力提升与市场化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和技术环境。 为实现研究目的,论文在产业竞争力理论与市场化理论、经济转型期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政策、现代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产业生态化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依次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体育产业竞争力提升有利于产品生产与利润实现的结合,而体育市场化发展为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创新、产业竞争力带来新的出路。体育产业作为现代服务性行业其竞争力的市场表征主要体现在质量、数量、结构、速度等方面。而差异性竞争优势的获得是产业竞争力与市场化二者螺旋关系的助推器。 2)闽台体育产业竞争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区位要素;(2)资源禀赋;(3)技术创新;(4)制度创新。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当前福建职业体育的市场体系与机制尚未发育完全,市场体制还在建设之中,计划体制还不时地起作用,职业体育领域的行政垄断基本上可以看作是计划经济时代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方式的延续,仍带有明显的体制转轨特征。 4)通过对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晋江模式三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厘清了闽台体育产业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的选择依据,同时为闽台体育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5)“ECFA合作协议”下闽台体育产业竞争与激励机制实施效果的调查分析,表明闽台体育产业竞争力提升与市场化发展具有对台湾同胞的亲和力和增强中国的认同感,为两岸民众谋福祉等作用。 6)提出闽台体育产业深度对接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12.7-F;G80-05
【图文】:

示意图,闽台,位置关系,示意图


26图 4.2 闽台位置关系示意图Fig4.2 the location of Fujian and Taiwan“台”,位于祖国大陆架东南海上,由台湾本岛和澎湖列岛、绿、赤尾屿等 86 个岛屿组成(图 4.2),其自然方位为东经 124 度 21 度 45 分~25 度 56 分,四面环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南濒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东北接冲绳群岛的那霸。台湾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 3.7%,是福建面积的 29%,其中台湾%,澎湖列岛面积占到 0.35%。台湾行政区划为:基隆、新竹、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屏东、台东、花莲、澎湖等 16 个县和台北市、高雄市。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福建与台湾源远流长,关80%祖籍福建,而且两地之间近在咫尺,从厦门角屿至小金门,从平潭岛至新竹的距离只有 60 多海里,厦门距嘉义 120 海

策略,方向


32图 4.4 微笑曲线理论Fig.4.4 the Smiling Curve振荣先生于 1992 年提出了有名的“微断地修正,推出了所谓施氏“产业微笑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策略之方向。截止

示意图,闽台,产业合作,总体空间


66图 7.2 闽台产业合作总体空间布局示意图Fig.7.2 the sketch map of gener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n the industrial co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andTaiwan产业集群是产业融合的基础,产业融合是产业集群的进一步深化,二者之间相互交与渗透发展可以提高体育产业内部不同行业或体育产业与其他行业的市场化竞争力,能增进体育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增强共生企业的成长潜力和创新能力,并促进资的有效配置和共享效应,最终形成新型体育产业形态的生态化发展。闽台体育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叶红;方新普;;体育产业概念界定及分类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杨晓晨;李宗浩;梁强;;休闲体育产业生态系统分析与竞争战略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吴玉珊;;泉州市体育产业竞争力区域性差异实证分析——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4 谢志忠;林天时;;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对台湾地区经济之影响[J];财经科学;2012年05期

5 周建成;;ECFA视阈下闽台服务业合作的新机遇及其利用[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宋之杰;谷力勇;;河北省体育产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J];燕山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朱允卫;董美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温州鞋业集群升级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10期

8 肖海林,彭星闾,王方华;企业持续发展的生成机理模型:基于海尔案例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9 邵国良;王学通;赵旭芳;;广东省体育产业发展结构分析与优化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期

10 张永明,钟志龄,张军,王刚军;对我国体育产业竞争力几个理论问题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2771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71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e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