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北京市生态足迹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14:48
【摘要】: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虽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解决越来越激化的人地矛盾,人类必须在科学、客观地评估区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后,做出科学的决策和行为。近年来,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EF)作为一种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度量当中。生态足迹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衡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把其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物能流的一种度量,以此描述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足迹核算要求涵盖进入生产、使用和处置的物品所包含的资源,认为消费者的生态足迹实际是产品中包含资源的生态足迹。1998年,Bicknell等首次将价值型投入产出法引入到生态足迹研究中,这种方法以投入产出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求解土地乘子和能源乘子,建立资源、能源与经济系统的联系,进而计算生态足迹。由于投入产出表能很好地反映社会最终需求部门和生产部门的联系结构和数量关系,因而,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生态足迹模型具有良好的结构性,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确切位置、成分构成和其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的经济高速发展,政府对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然而分析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和能源平衡表后发现,北京市各个产业部门对外部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度仍然较高。本文采用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生态足迹模型(IO-EF模型),利用北京市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和能源平衡表,计算北京市相应年份三大产业的生态足迹,利用IO-EF模型不仅可以计算出各个产业部门的生态足迹构成,还可以反映经济结构的转变对资源、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影响的特点,由此可以分析各产业部门活动对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需求以及北京市人口、经济和消费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评估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情况。在具体建模过程中,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的IO-EF模型,然后针对传统模型在计算生态足迹时存在的本地化不足、污染物考虑单一的问题,结合北京市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雾霾生态足迹的计算,力求更加全面地评估吸纳北京市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污染物所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面积。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22;F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振,常慧丽;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06期

2 董宏林;杜慧莹;;“西部”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在宁夏生态足迹测算中的应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年05期

3 丁宇;林姚宇;路旭;;生态足迹模型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启示——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6期

4 吴超;胡小东;;基于能值理论的重庆市生态承载力现状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蒋依依;王仰麟;彭建;杨磊;张源;;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度量——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J];地理研究;2006年06期

6 陈孟霞;李魁明;刘桂菊;;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泰安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36期

7 丁志高;;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青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8 潘安兴;张文秀;;四川省生态足迹与土地可持续利用[J];新疆农垦经济;2006年11期

9 杨振,牛叔文;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中的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马海波;王伟;常文娟;;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模型[J];水电能源科学;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静;;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北碚区可持续发展研究[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6年

2 邵晖;胡宝清;;基于生态足迹的广西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3 蒋莉;沈兴菊;于兴丽;;成分法进行小区域生态足迹研究评价[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4 黄飞飞;王宇峰;常茂生;;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内黄县生态城市构建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白雪;许熙巍;;基于改进型生态足迹模型的天津市可持续性发展研究[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生态规划)[C];2015年

6 陈天才;廖和平;;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渝北区耕地利用模式研究[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赵海晓;崔伟;;山西省生态足迹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张培刚;刘宏燕;朱鹏;;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承载力分析——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9 丁兰;洪涛;;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柳州市可持续发展研究[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章锦河;;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藏大学生命科学系助教 邹俊;浅谈“生态足迹”在国内外的研究[N];西藏日报(汉);2013年

2 《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生态足迹测算土地利用状况[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3 田心;几个地球能承载人类的生态足迹[N];中国青年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文凌;高消费者增大城市人群生态足迹[N];中国青年报;2007年

5 刘根生;“生态足迹”来了 治水需更努力[N];南京日报;2016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低效消费“踩”出巨大生态足迹[N];文汇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赵娜;生态足迹显示消费病症[N];中国环境报;2014年

8 记者 刘斯文;地球不堪重负 贫富国家生态足迹差距扩大[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邓飞;贫富国家生态足迹差距扩大,地球消费应量入为出[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10 环境工程学专家 沈阳大学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铁珩;你的生态足迹有多大[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乾坤;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承载力指数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王晋良;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璋;中国1978-2020年自然地域系统压力分析及预测[D];复旦大学;2008年

5 吴隆杰;基于渔业生态足迹指数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测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李宏;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王书玉;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刘艳中;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南阳市耕地保护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9 陈成忠;生态足迹模型的多尺度分析及其预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魏敏;基于生态经济模型的泰安旅游可持续发展评析与预测[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骏;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北京市生态足迹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刘贵芬;重庆市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与评价探讨[D];西南大学;2007年

3 晓兰;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康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袁平;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县级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5 陈余珍;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福建省林业生态足迹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张清华;乾安县60年生态足迹及可持续发展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7 范晓冰;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能源区生态补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聪敏;河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9 曹萌;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10 王忠成;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8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78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4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