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山西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16:14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旅游产业集群日渐成型,尤其是1998年迈克尔·波特提出“旅游集群”概念以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研究旅游现象,旅游产业集群已成为当前旅游业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几与世界同步,我国旅游业从产业化迈入了集群化时代。《旅游法》的颁布实施和中哈吉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将旅游产业集群研究推向了新的高潮。近年来,山西经济增长压力重重,进入了“史上最困难时期”。山西拥有相当富足的旅游资源,但产业化不足、集群化匮乏成为山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大困惑。山西旅游资源丰富但保护力度不足以及旅游产业经济附加值高但山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当前山西旅游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对突出矛盾。化解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旅游资源产业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化,以缓解增长压力,走出文物维护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区域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都不可独善其身,于是从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角度来提升地方经济增长的呼声越来越高。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有助于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尤其是能够为山西等资源性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不竭的动力,因而要加快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步伐。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学、旅游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首先对旅游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做了综述,为后面的研究做好了铺垫;然后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山西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山西旅游业完成了产业化进程,是否可以进入集群化阶段,在此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溢出效应分析,从而对山西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溢出效应为正,山西省旅游资源产业化程度较高,适合集群化发展;接着通过城市旅游功能、产业集聚度和空间联系三个要素对山西11个地市的旅游产业集群化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鉴于旅游产业集群关联性强的特点,首先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构建了旅游产业集群化评价体系,尝试对山西近10年来的旅游产业集群化程度进行测度,接着分别构建了“四化”评价体系,分别测出了山西“四化”程度,最后运用耦合性分析方法对山西旅游产业集群化和“四化”分别做了分析,发现旅游产业集群化与“四化”之间存在较高的耦合性,这为旅游产业集群产品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从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角度,根据山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化 SWOT分析 耦合性分析 回归分析 山西省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2-3
  • Summary3-11
  • 第一章 绪论11-15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12-13
  • (一)研究方法12-13
  • (二)研究思路13
  • 三、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13-15
  • (一)创新点13-14
  • (二)不足之处14-15
  • 第二章 旅游产业集群化相关理论概述15-24
  • 一、产业集群研究进展15-16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6-17
  • (一)国外研究现状16
  • (二)国内研究现状16-17
  • 三、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内涵17-21
  • (一)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17-18
  • (二)旅游产业集群的辨析18-19
  • (三)旅游产业集群的本质19
  • (四)旅游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19-20
  • (五)旅游产业集群的类型20
  • (六)旅游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20-21
  • 四、旅游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21-23
  • (一)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理论21-22
  • (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动力理论22-23
  • 五、旅游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带动的相关研究23-24
  • 第三章 山西省旅游资源产业化发展现状24-31
  • 一、优势分析(S)24-25
  • (一)文物资源优势24
  • (二)历史文化优势24-25
  • (三)交通区位优势25
  • 二、劣势分析(W)25-26
  • (一)经济环境制约25-26
  • (二)基础设施薄弱26
  • (三)创新动力不足26
  • 三、机遇分析(O)26-28
  • (一)发展环境良好26-27
  • (二)施展平台广阔27
  • (三)政府高度重视27-28
  • 四、威胁分析(T)28-31
  • (一)文保现状恶化28
  • (二)生态环境较差28-29
  • (三)区际竞争激烈29-31
  • 第四章 山西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31-36
  •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31
  • 二、面板单位根检验31-32
  • 三、协整性检验32
  • 四、模型构建32-33
  • 五、参数估计33-34
  • 六、溢出效应分析34-36
  • 第五章 山西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36-42
  • 一、旅游产业基础功能评价36-37
  • 二、旅游产业集聚规模评价37-38
  • 三、旅游产业空间联系评价38-40
  • 四、旅游产业集群化综合评价40-42
  • 第六章 旅游产业集群化与“四化同步”耦合性分析42-55
  • 一、旅游产业集群化评价42-45
  • (一)指标选取与体系构建42-43
  • (二)数据来源与权重确定43-44
  • (三)变化趋势与评价分析44-45
  • 二、模型构建与标准设定45-46
  • 三、旅游产业集群化与新型工业化耦合性分析46-48
  • 四、旅游产业集群化与信息化耦合性分析48-50
  • 五、旅游产业集群化与城镇化耦合性分析50-52
  • 六、旅游产业集群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性分析52-55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55-60
  • 一、结论55-56
  • 二、建议56-60
  • (一)彰显市场力量,适时发挥政府的引导监管作用56-57
  • (二)实施全域旅游,努力打造旅游产业集群新品牌57-58
  • (三)拓展适用范畴,持续促进与“四化”深度融合58-60
  • 致谢60-61
  • 参考 文献61-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64-65
  • 作者简介65-66
  • 导师简介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志勇;;西部民族地区旅游驱动型城镇化发展研究——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05期

2 严红;;“四化”同步发展的实证检验及实现路径研究——以四川为例[J];软科学;2015年10期

3 王娟;王建平;;甘肃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的量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11期

4 马蓉;;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技术进步的理论依据与度量[J];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5 罗国旺;黄建文;蒲浩;;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下的经济增长研究——以中国西部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年05期

6 舒小林;柴用栋;高应蓓;邱晓敏;;旅游产业(虚拟)集群的空间结构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4年10期

7 刘明;黄恒君;;空间回归模型估计中的最小二乘法[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年10期

8 詹丽;阚如良;何伟军;邓念梅;;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9期

9 陈蓉;杜英;王建平;张爱宁;;兰州-白银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17期

10 李丹;郭丕斌;周喜君;;工业园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以山西为例[J];经济问题;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秀琼;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竞争力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0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b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