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药制造业创新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中药制造业创新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我国中药工业的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超过30%。中药制造业在推动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虽然近年来江苏省中药制造业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仍存在政策不完善、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低、技术创新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通过对中药制造业创新力研究,对提高该行业竞争力,促进该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医药制造行业是一项以技术为核心导向的产业,所以,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研究,运用DEA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方法,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对江苏省近年来13个市中药制造业(包括中药饮片制造业和中成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静态的面板数据分析和不同年份的动态分析。同时,结合分析,从研发投入、市场结构、人力资本素质、产业聚集和政策支持的有效性五个方面,分析了江苏省中药制造业创新力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江苏省中药制造业创新力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中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两大子行业之间存在的差异,中成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高于中药饮片制造业,同时技术创新效率也存在着城市之间的地区差异;江苏省中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提高进展缓慢,陷入了一段时间的瓶颈期;政府和企业对RD的高额投入必不可少。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应加强中医药创新资源投入及管理,进一步优化江苏省中药制造业结构,政府要不断完善政策,并加强有效监管,推动江苏省中药制造业创新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药制造业 创新力 技术创新效率 DEA Malmquist指数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72;F273.1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0-12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3-14
- 1.3.1 主要内容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1.3.3 技术路线14
- 1.4 研究的创新点14-16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16-23
- 2.1 相关概念界定16-17
- 2.1.1 创新力16
- 2.1.2 技术创新效率16-17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17-20
- 2.2.1 关于国外医药制造业创新力的研究17-18
- 2.2.2 关于国内医药制造业创新力的研究18-20
- 2.3 相关方法研究概述20-21
- 2.3.1 前沿分析法(非参数法)20
- 2.3.2 数理统计方法20-21
- 2.4 相关主要理论研究概述21-23
- 2.4.1 适应性理论21
- 2.4.2 供给经济学理论21-22
- 2.4.3 产业政策理论22
- 2.4.4 产业竞争力理论22-23
- 第三章 江苏省中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与评价23-35
- 3.1 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23-26
- 3.1.1 指标选取23-26
- 3.1.2 数据处理26
- 3.2 江苏省中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静态分析26-31
- 3.2.1 DEA方法及模型简介26-28
- 3.2.2 静态效率测度结果及评价28-31
- 3.3 江苏省中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分析31-33
- 3.3.1 Malmquist指数方法31-32
- 3.3.2 动态效率测度结果及评价32-33
- 3.4 对江苏省中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综合评价33-35
- 第四章 江苏省中药制造业创新力的影响因素分析35-44
- 4.1 研发投入的影响35-37
- 4.2 市场结构的影响37-38
- 4.3 人力资本素质的影响38-39
- 4.4 产业聚集与竞争力的影响39-41
- 4.5 政策支持有效性的影响41-44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44-48
- 5.1 综合研究结论44-45
- 5.2 相关政策建议45-47
- 5.2.1 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创新资源投入及管理45-46
- 5.2.2 进一步优化江苏省中药制造业结构46
- 5.2.3 政府要不断完善政策,并加强有效监管46-47
- 5.3 研究中的不足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47-48
- 5.3.1 研究中的不足47
- 5.3.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小能;;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比较与融合[J];财贸研究;2009年03期
2 贾伟;刘润生;;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的初步设计方案[J];科学中国人;2013年08期
3 王芳;;信息化实现装备制造业创新突破[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年S1期
4 邓寿鹏;;信息化与制造业创新[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年06期
5 李知渊;王岩;;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策略分析[J];装备制造;2009年04期
6 薄金锋;;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创新状况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7 列春;;装备制造业创新“三大难”[J];工程机械;2010年01期
8 ;装备制造业创新“三大难”[J];叉车技术;2010年03期
9 原毅军;高艳;;服务业与制造业创新过程对比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01期
10 卢燕明;;轨道交通助推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海成;林忠钦;;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制造业创新跨越[A];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提升中国制造业——200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特邀主题报告[C];2003年
2 张晨阳;;汽车制造业创新的关键技术[A];2003年11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韩颖;;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创新能力省际比较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4 孙宁;;气候变暖对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5 刘友金;潘爱民;;新型工业化道路视角下的制造业创新策略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文硕;制造业创新依赖企业内外两个环境[N];国家电网报;2013年
2 杨超 龙海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 办公厅;美制造业创新网络重点瞄准中间环节[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3 李江涛;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东强西弱”格局明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记者 杨晓斌 通讯员 杨战;京西南将建制造业创新中心[N];北京日报;2008年
5 记者 王飞航;推进文化事业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2年
6 江涛;推进文化事业和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N];晋中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曾丹;我省制造业创新人才培训基地应加快发展[N];贵州政协报;2013年
8 MEB记者 夏希品;合作共赢 沈杭两地携手推动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N];机电商报;2013年
9 记者 刘玉;中国职教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举行[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杨拴昌 左世全 王影;从美国“特斯拉现象”看制造业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博;产业融合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D];辽宁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代明;湖南机械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湘潭大学;2015年
2 仲女;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江苏制造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韦雯;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本土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作用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4 何学建;江苏省中药制造业创新力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付卓欢;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6 高艳;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的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沈越斌;长三角制造业创新能力及对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8 翁聪;制造业创新机理及其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季德兴;服务业创新与制造业创新的比较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10 石冠飞;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分解与驱动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中药制造业创新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