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基于协调度模型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18:09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的不可调和显得十分突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也就势在必行。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国外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研究倾向于土地的规划和立法来保证其研究成果的实践工作,而国内关于土地集约利用则多停留在单纯城市土地的利用上,多考虑城市土地经济产出,忽略城市土地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另外,由于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力度似乎不能满足我国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要求,所以导致我国对于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上存在重大分歧,土地集约利用的技术标准体系还未能得以构建。再者,国内关于土地的集约利用研究也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一二线城市或经济园区。针对此情况,笔者选取杨凌示范区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探究杨凌示范区土地的集约利用情况,针对该区域的特殊,构建了包括21个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综合赋值,在此基础上得出杨凌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 本研究包括七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选题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本研究的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的思路和相关方法;第二章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概念和集约利用评价方法进行总结阐述;第三章针对研究区域相关的经济社会情况,分析杨凌示范区土地利用情况;第四章在分析杨凌示范区在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杨凌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五章是对杨凌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章是对杨凌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测算;第七章是研究的结论和展望部分。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 (1)杨凌示范区土地利用整体上比较协调。三个子系统中,土地利用状况子系统和土地利用效益子系统基本协调,土地利用管理绩效子系统比较协调。在三大子系统中,土地利用状况子系统准则层协调度值最低,土地利用管理绩效子系统准则层协调度值最高,且接近0.8,这说明杨凌示范区主要以产业示范作用为主,土地利用广度和强度都不很明显,以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但在土地利用的管理比较严谨。 (2)杨凌示范区的土地利用广度和强度都不很明显。土地的利用效益整体上与土地的集约利用系统比较协调,土地的利用管控方面却表现出与土地集约利用系统有极强的协调性。 (3)杨凌示范区生态环境效益协调性最差。造成这种结果的出现,一方面杨凌作为国家唯一一个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国家及区内各级政府对于杨凌示范区的绿化相当重视,对杨凌未来绿化程度寄极大期望,因此在功效函数上限选值时明显高于现状值和下限值;另一方面,杨凌在近几年绿化程度保持缓慢变化,就绿化率而言,变化程度不很明显,明显赶不上区内建设发展的期望要求。 (4)杨凌示范区土地创新能力不足,且尚可供应土地面积不足,尚可供应土地年限较短。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301.24
【部分图文】:

杨凌示范区


图 1-1 杨凌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框架1.4.2 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杨凌示范区特点的各评价指标,构建了涵盖 3 个目标层, 9 个准则层, 21个指标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接着同时对以上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分别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双重赋权重值,求得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值。最后在已知综合权重的基础上得出杨凌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对杨凌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1.5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与现有的相关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包括以下两点:(1)选用符合杨凌示范区本身的指标,建立包括 21 项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全面系统的反映杨凌示范区的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收益和用地管理情况等;(2)引入“土地创新能力”概念用以分析杨凌示范区以知识资本转化为杨凌示范

规划图,杨凌示范区,规划图


自示范区成立至今,已形成了以农牧良种、绿色食品、环保农资、生物工程等为主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带头的产业竞争规模,工业总值达 20.63 亿元,人均纯收入为 元,平均增长 12.2%(2011)。杨凌示范区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定点示范推广区,区技水平突出。一些学科,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植物保护、动物遗传育种、动物重病防治、农业水土工程等学科领域内已形成了明显的产业特色和优势,产生了许多巨大的重要科研成果,先后获得 150 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科技成果转化建区初的 12.3%增加到 47%,区内农民人均收入由建区初的 1396 元发展到 42107),平均增长达 11.7%。截至 2011 年底,杨凌示范区在全国 16 个省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 160 个进推广国内外良种 2000 多种,培训农民 750 万人次,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1000 余项农林作物良种两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00 多平方公里,受益农民 6000 万人次推广示范收益超过 60 亿元。

杨凌示范区,三大产业,增长情况,第二三产业


第二产业从 2001 年的 4.40 亿元增加到 2011 年的 24.30 亿元,平均增幅为 18.64%;第三产业在 2001 年为 3.15 亿元到 2011 年为 31.48 亿元,平均增幅为 25.87%(见图 3-2),具体产业结构变化方面如图 3-3 所示,第一产业在这十年间变化不大,第二三产业呈交叉变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开忠,谢燮;中国城市投入产出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3期

2 毛蒋兴,闫小培,王爱民,李响,钱紫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3 邵晓梅;刘庆;张衍毓;;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4 班茂盛;方创琳;刘晓丽;刘海燕;;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区土地利用绩效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5 陈江龙,曲福田,陈雯;农地非农化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对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启示[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6 冯长春,杨志威;欧美城市土地利用评述究研论理[J];国外城市规划;1998年01期

7 张笑寒;;基于AHP方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朱天明;杨桂山;万荣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9年06期

9 吴郁玲;周勇;;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均衡与土地集约利用[J];经济地理;2009年06期

10 杨少敏;邵虹;李爱新;匡英剑;田克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2819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19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a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