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发展建设中的序参量三维协同调控模型和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5 02:58
长期以来,物质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模式,导致生产与消费中通过把资源不断转换为废弃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资源短缺、能源高耗与生态污染等危机的爆发使人类社会面临着强烈的生存环境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应运而生。近年来,循环经济在学术界与行政管理部门等均已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但总体而言,循环经济的研究目前仍处于理论探索与区域及个案研究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更新,国内外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均期望上升到量化与系统分析的层面,以提高循环经济的管理决策水平。 本文在参考循环经济、协同演化与系统动力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以循环经济序参量为基础的三维协同调控模型,通过研究循环经济系统内部的因素运行规律,利用协同学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将系统内部运作模式转化为系统宏观整体表现,在一定程度上量化了循环经济系统的研究。在分析系统运行趋势与参量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循环经济系统的调控模型并讨论了运作流程,在模型与数据的支撑下提出了系统调控的对策。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第一,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对循环经济、协同理论、序参量原理与系统动力学等方面的相关理论、方法与研究现状做了较为系统的学习与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协同理论与系统动力学在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中应用与结合的可行性与方式方法,为循环经济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在模型构建方面,本文首先在对协同演化理论与相关成果进行研究分析后,将协同演化模型与本文循环经济三维调控机理结合,以序参量为基础构建了调控模型的维度划分与整体框架部分。其次,通过系统动力学在循环经济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以循环经济序参量集为基础设置系统动力学参量,建立起循环经济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参量调整与方案分析,使该系统动力学模型参与序参量三维调控模型的反馈模块,最终完成循环经济系统的序参量三维调控模型。 第三,在数据与指标方面,本文选取高耗能产业中的冶金、化工、建材、火电、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六大行业为代表,以论文选题来源的课题项目成果的指标体系作为本文序参量与动力学参量指标,收集并计算整理六行业总指标数据,作为本文序参量三维调控模型乃至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基础与量化支撑。 第四,在对策与结论方面,本文依据前述的理论、数据与模型研究,通过分析模型参量数据关系,结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提出较有针对性的对策分析,总结出清洁能源的开发、再生资源的炼制与废弃物的处理三方面的解决途径。 第五,在研究意义方面,本文的研究成果主体为循环经济序参量的三维调控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构成了其中的反馈模块,这一运行模式可以为循环经济复杂系统的研究提供量化与由部分到整体的研究思路,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均有一定参考意义。但由于个人能力、篇幅与数据指标缺乏等方面的局限,本文仍有许多未尽之处亟待改进。
【学位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205;N94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对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概述
2.2 协同学基本原理
2.3 序参量理论
2.3.1 序参量的涵义与作用机理
2.3.2 序参量形成的必要条件
2.4 控制论
2.4.1 控制论的含义
2.4.2 控制论的基本要素
2.4.3 控制系统
2.5 系统动力学
第三章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建设的序参量确定和调控机理
3.1 高耗能产业的特点及其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基本发展思路
3.1.1 高耗能产业的定义及特点
3.1.2 高耗能产业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基本发展思路
3.2 基于循环经济的高耗能产业群序参量集的确定
3.2.1 序参量集的形成机理
3.2.2 序参量选择与识别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3.2.3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发展建设中的序参量集的确定
3.3 基于序参量控制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目标划分
3.3.1 基于序参量控制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阶段与目标划分原则
3.3.2 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协同度评价机理
3.3.3 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序参量时间与力度维度划分模型
3.4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的闭环控制机理
3.4.1 基于时间维度与力度维度的循环经济子系统闭环控制机理
3.4.2 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子系统间闭环调控机理
第四章 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序参量动力学模型与机理研究
4.1 基于序参量的循环经济调控模型系统动力学特征
4.1.1 序参量三维控制模型结构与模块分析
4.1.2 系统动力学理论
4.2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4.2.1 因果关系图的建立
4.2.2 循环经济系统流图
4.2.3 参量方程编写
4.3 模型回顾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序参量三维调控模型构建
5.1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系统动力学模拟
5.1.1 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趋势图分析
5.1.2 系统动力学仿真数据分析
5.2 最佳模拟方案协同演化度
5.3 本章小结
5.3.1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序参量三维调控模型概述
5.3.2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调控对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研究成果
6.2 本论文研究尚待改进之处
6.3 本论文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序参量指标统计数据
附录C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系统动力学参量历史统计数据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1587
【学位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205;N94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对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概述
2.2 协同学基本原理
2.3 序参量理论
2.3.1 序参量的涵义与作用机理
2.3.2 序参量形成的必要条件
2.4 控制论
2.4.1 控制论的含义
2.4.2 控制论的基本要素
2.4.3 控制系统
2.5 系统动力学
第三章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建设的序参量确定和调控机理
3.1 高耗能产业的特点及其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基本发展思路
3.1.1 高耗能产业的定义及特点
3.1.2 高耗能产业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基本发展思路
3.2 基于循环经济的高耗能产业群序参量集的确定
3.2.1 序参量集的形成机理
3.2.2 序参量选择与识别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3.2.3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发展建设中的序参量集的确定
3.3 基于序参量控制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目标划分
3.3.1 基于序参量控制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阶段与目标划分原则
3.3.2 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协同度评价机理
3.3.3 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序参量时间与力度维度划分模型
3.4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的闭环控制机理
3.4.1 基于时间维度与力度维度的循环经济子系统闭环控制机理
3.4.2 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子系统间闭环调控机理
第四章 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序参量动力学模型与机理研究
4.1 基于序参量的循环经济调控模型系统动力学特征
4.1.1 序参量三维控制模型结构与模块分析
4.1.2 系统动力学理论
4.2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4.2.1 因果关系图的建立
4.2.2 循环经济系统流图
4.2.3 参量方程编写
4.3 模型回顾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序参量三维调控模型构建
5.1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系统动力学模拟
5.1.1 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趋势图分析
5.1.2 系统动力学仿真数据分析
5.2 最佳模拟方案协同演化度
5.3 本章小结
5.3.1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序参量三维调控模型概述
5.3.2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调控对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研究成果
6.2 本论文研究尚待改进之处
6.3 本论文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序参量指标统计数据
附录C 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系统动力学参量历史统计数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永达,张涛,李炳军;区域产业系统的演化机制和优化控制[J];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2 唐燕;李健;;工业城市资源再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经济协同度——以天津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2年04期
3 卜华白;;企业价值网低碳共生演化的序参量控制机理研究——“后危机时代”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J];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4 范正认;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内部协同过程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0年03期
5 刘展宏;唐跃刚;;枣庄市循环经济与协同进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5期
6 黄建军,刘建新,陈雪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实现形式及其发展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5期
7 郑季良;陈卫萍;;论高耗能产业群在循环经济中的协同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2期
8 秦书生;现代企业自组织运行机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2期
9 刁晓纯;苏敬勤;;基于序参量识别的产业生态网络演进方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03期
10 万百五;;控制论创立六十年[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温馨;基于序参量原理的组织战略变革过程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2 王红征;中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1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4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