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北京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支撑环境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4 07:33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支撑环境评价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现代社会的新生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市场效益,日益成为社会经济的新兴增长点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北京文化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规模持续上升,2013年北京市文化产业以9.1%的产值增速成为北京市第二大支柱产业。其中文化产业的重大项目在对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带动引领作用。重大项目的启动和落地需要一定的环境支撑,支撑环境的匹配和完善程度直接关系着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能否顺利、健康可持续的运营,能否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融合作用。然而目前政府对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的支撑环境缺乏较为系统的评价和测量,直接影响了重大项目审批和评估的效率性和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大项目自身项目优势的释放和项目短板的补齐。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库扫描,归纳园区类、平台类、企业类和活动类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对支撑环境的共性需求。根据对文化产业相关环境支撑的研究,梳理政策、资金、人才、科技、市场和相关产业六大环境要素对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的影响机理。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结合不同环境要素的评价指标,搭建北京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支撑环境指标体系,包括指标体系框架、二级指标和考察要点。根据不同项目类型对环境要素的需求程度,通过二级指标比较矩阵,确定不同类型项目的支撑指标权重。文章通过对北京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的支撑环境的评价体系的研究,从支撑环境的角度对重大项目进行分析考量,为重大项目的选择、选时、选址和选策提供参考,优化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资源配置,从而实现重大项目对文化产业的高辐射性和强带动性,推动北京市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 重大项目 支撑环境 评价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绪论13-2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14
  • 1.1.1 研究背景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4-20
  • 1.2.1 文化产业相关概念明晰14-15
  • 1.2.2 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相关概念研究15-18
  • 1.2.3 关于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支撑环境的研究18-20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0-23
  • 1.3.1 研究思路20-22
  • 1.3.2 研究方法22
  • 1.3.3 创新点22-23
  • 第二章 北京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界定与分解23-30
  • 2.1 北京市文化产业概念研究23-24
  • 2.1.1 文化产业的概念23
  • 2.1.2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23-24
  • 2.2 北京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界定24-27
  • 2.2.1 北京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的特征与标准24
  • 2.2.2 重大项目的主要来源24-25
  • 2.2.3 北京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现状25-26
  • 2.2.4 重大项目抽样研究26-27
  • 2.3 北京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的分解27-30
  • 2.3.1 文化产业园区27-28
  • 2.3.2 文化产业交流平台28
  • 2.3.3 文化产业重点企业28-29
  • 2.3.4 大型活动29-30
  • 第三章 北京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支撑环境分析30-36
  • 3.1 支撑环境对于北京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发展的作用30-31
  • 3.2 北京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支撑环境分析及现状31-36
  • 3.2.1 政策要素31
  • 3.2.2 人才要素31-32
  • 3.2.3 资金要素32-33
  • 3.2.4 科技要素33
  • 3.2.5 市场要素33-34
  • 3.2.6 相关产业要素34-36
  • 第四章 重大项目支撑环境评价体系构建36-55
  • 4.1 评价体系构建目的、原则和步骤36-37
  • 4.1.1 构建目的36
  • 4.1.2 构建原则36-37
  • 4.1.3 构建步骤37
  • 4.2 评价体系框架设立37-38
  • 4.3 二级指标与考察要点选取38-45
  • 4.3.1 政策要素分解说明38-40
  • 4.3.2 资金要素分解说明40-41
  • 4.3.3 人才要素分解说明41
  • 4.3.4 科技要素分解说明41-42
  • 4.3.5 市场要素分解说明42-43
  • 4.3.6 相关产业要素分解说明43-45
  • 4.4 指标权重确定45-55
  • 4.4.1 指标权重确定步骤45-47
  • 4.4.2 不同项目权重确定47-55
  • 第五章 结论55-57
  • 5.1 本文结论55-56
  • 5.2 不足与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60-64
  • 致谢64-65
  • 作者与导师简介65-66
  • 附件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洁;文化产业行业界定的比较研究[J];理论建设;2005年01期

2 毛崇杰;;从文本/语境到文化/文明(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王亚川;;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趋势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王晓升;;文化:意识形态抑或商品?——兼与《科学发展观与新文化观》一文商榷[J];哲学动态;2007年11期

5 周勤勤;;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1期

6 赵勇;;未结硕果的思想之花——文化工业理论在中国的兴盛与衰落[J];文艺争鸣;2009年11期

7 张铮;熊澄宇;;文化产业发展的五种创新能力[J];改革;2009年06期

8 何海华;;浅谈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9 西奥多·W·阿多诺;赵勇;;文化工业述要[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孙国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梅;;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2 刘玉岭;;科技进步对文化产业的作用与影响[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3 白玮;童健;;发展“内外兼修”的文化产业[A];山东群众文化学会获奖论文集[C];2003年

4 吴靖;曹宗平;;关于文化产品价值论的几点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葛美佳;;用写作文化推动赫章文化产业的开拓与发展[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娜;;当代艺术(文化)经济的研究视角[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李勤;;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构建目标[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雨春;李晓晴;;发挥科技文化优势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2014年

9 洪传国;;对海南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10 杨济亮;;发展文化产业 构建和谐社会——以福州为例[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印;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陈胜利;认识“文化工业”的另一种视角[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锦秀;文化工业能否创造现代消费热点[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戴锦华;文化研究的可能[N];文汇报;2003年

5 王凤才;文化工业过滤了整个世界?[N];学习时报;2004年

6 王晨;探秘文化产业源流[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卫君翔 吴丽;以工业化的标准抓文化产业[N];运城日报;2007年

8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明泉;提高文化产能 拉动文化消费[N];四川日报;2009年

9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主编 王育济;构筑文化产业而立之年的学术高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本刊编辑部;写给文化产业的2009[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小军;中国文化产业融资方式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王晓玲;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文化产业园区实践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张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产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陈清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创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冯潮华;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新洪;在当代地理环境紧约束中文化力及其考量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德金;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谢慧铃;两岸流行文化的消费与传播[D];复旦大学;2004年

9 宋彦麟;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杨永生;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涛;二十世纪文化工业特征及其发展趋向[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朱晨曦;文化消费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杨壮;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5 汪静;文化生产力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6 刘欢;汉服文化的产业链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睿;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耿伟华;地方政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琼;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政府职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陈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支撑环境评价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5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d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