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08:36
   航天产业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先导产业,具备高投入、高收益、不可替代和技术密集等特点,能够代表一国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与科技水平,是反映一国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航天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世界主要航天国家间的竞争明显加剧。我国航天产业经历60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包括应用卫星、火箭发射、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在内的技术体系,逐渐迈入了世界航天大国之列。但是相比美国、俄罗斯、欧洲为代表的世界航天巨擘,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不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研究了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航天国家的竞争力状况,分析了全球航天市场竞争格局,发现了我国航天产业现存问题,并提出增强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对于加速我国航天产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航天产业发展历程,概括各阶段发展特点,并从市场集中度等角度分析了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状况;其次对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这几个主要航天国家(地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并将我国与主要航天国家(地区)竞争力进行综合对比;在此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从大量文献资料中提取节点、概念、范畴,客观的构建出包含六大主范畴的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系统;然后根据该系统建立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在对评价体系单项指标进行评价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包含主要航天国家(地区)在内的九个样本的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出九样本的综合排名;最后结合评价结果从航天产业出口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RD研发投入水平三个层面提出增强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426.5;F271
【部分图文】:

框架图,论文写作,框架图,产业国际竞争力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从我国现有的大量航天产业相关文献中经过逐层编码归纳总结并构建出包含三个子系统的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系统,成为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基础。4.主成分分析法基于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系统构建出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结合该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在选取的指标和数据基础上对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 2015 年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进一步得出客观性评价结果。

合同约束,军民,公私,管理体制


管民用航天设备制造及军用武器装备制造,形成了今天我国航天产业的总体格局。然而还有很多界定不清晰的机构涉及到航天工业活动,比如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国家局(并非中国全部航天工程的总领导机构)、工信部国防科工局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探月工程实际领导单位)、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载人航天实际领导单位)、中科院研究所等等。2.其他国家航天管理体制(1)美国美国空间管理机制完善,空间立法发达,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军、民、者分制管理的管理体制。其航天管理体制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图 4.1),首先,顶层管体是最高领导人美国总统,由最高领导人做出航天发展活动实施规划和指令,国家安员会、科技政策办公室会协助总统作出航天活动及空间活动政策指令。其次,中层管体为各联邦部门,其中国防部主要负责军事航天活动的开展,其余六所联邦机构协同民用、商用航天活动的开展。最后,底层管理主体由国务院空间和高级技术办公室、部空间商业运输局、商务部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等多家联邦下属机构组成。

上市公司,净利润,历年,产业企业


国航天产业企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将选择航天产业内在沪深和香港上市的 30 家公司其中中兴通讯的业务有一小部分涉及到部分航天产业业务,但由于通讯业回报高、高,暂不列入比较之列。另外中国航天产业和中国的证券市场现阶段都处于一个亟待发展和规范的上升期,因此这 30 家上市不能完全代表航天产业全貌,但基于这 30 家公司的规模,基本可以用这些公司的数据做支撑来描绘我国航天产业企业大概的发展。中国航天产业上市公司格局几年来一直存在变动,部分公司由于主营业务的改变,国航天产业上市公司一览表中有进有出,但大体基本不变。2011 年以来,我国航天产业企业总营业收入逐年增加。且增量逐年递增,尤其近 ,每年营业收入增量显著。2016 年内这 30 家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达到了 1039.64 亿比 2015 年获得了涨幅 24.82%,相比于 2015 年 22.15%的涨幅,上涨幅度不小。2016 年深两市内共计有 2950 家企业,获得的营业额总数达到 30 万亿元,同比 2015 上涨 6.6%此在 2016 年,航天产业这 30 家企业在营业成绩和业绩增长这两方面均优于沪深两市市场的表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早;杜国亮;刘李华;;人口结构变化对工业竞争力的影响——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经济问题;2014年05期

2 金碚;李鹏飞;廖建辉;;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演变趋势——基于出口商品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5期

3 罗庆朗;;纵览美国载人航天经费管理体制及分配[J];卫星应用;2013年02期

4 丁辉;钟孝红;李继业;;国防科技研发中的研制单位违约及其防范[J];军事经济研究;2013年03期

5 王钰;;应用AHP方法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研究——1995—2010年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的验证[J];经济学家;2013年03期

6 王伟;谢成山;;俄罗斯航天发展规划的实施和调整[J];国防科技工业;2012年09期

7 李钢;刘吉超;;入世十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8期

8 谷英喜;王春泽;;中国航天法律制度研究(上)[J];中国航天;2012年05期

9 孙冰;林婷婷;;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01期

10 张俊;;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汝源;美国航天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张彬;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太锦善;中国航天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李健;我国航天产业投入产出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6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66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8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