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业第二产业升级与比较优势演变——基于产品空间结构理论的实证检验
【部分图文】:
产品空间结构理论关于比较优势演化和产业升级的描述可以用HK模型来描述:如果市场中一个企业生产A产品,假定收益为PA,如果此时在市场上还有一个更高收益的产品B,且PB>PA,那么企业会选择继续生产产品A保持原有收益,还是转向生产具有更高收益的产品B获得额外收益PB-A?根据前文所述,产品A和B不完全替代,额外收益PB-A与跳跃距离即产品A与产品B在产品空间之间的距离δ成正比,即PB-A=PB-PA=fδ,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支付转型成本C,C与δ的平方成正比,即C=cδ2/2。综合而言,企业由A产品转到生产B产品后所获利润π=fδ-2 f/c,对此式求一阶导数可得企业转向生产B后最佳的跳跃距离为δ*=f/c,在此情况下属于可以保持正利润的最大跳跃距离。但我们从前文的描述可以知道,产品空间内的产品集有时是不连续的,所以如果属于潜在优势的产品B与现有比较优势产品之间的距离大于2 fc,那么企业的能力和资源禀赋不能支撑这一跳跃距离,转型升级也成为不可能。早期的HK模型都是把产业升级的路径默认为线性,如图1中的(a)所示,假定从A到B升级不能顺利实现,则从A到D升级更不可能顺利实现。3.2 扩展的HK模型
从测度结果来看,1997年、2007年和2017年的林产品邻近度均值分别为0.2236、0.2417和0.2489,可以基本看出随时间变化而逐步增加的发展态势,这一态势可以继续从全球林产品邻近度的累积概率分布图(图2)中进一步确认和体现。这说明在同一累积概率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近年来林产品邻近度呈增加趋势,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林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外溢、扩散外加知识累积等一系列正向的外部效应使得林产品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林产品之间所需的能力禀赋等差异化缩小。此外,从图2可以看出,在特征样本年份中,有80%以上的林产品产品邻近度小于0.3,但值得关注的是大于0.4的概率尚不足5%。这种分布特征说明绝大多数林产品之间可替代性较小,大都不具有相似的生产禀赋与能力,如果想仅依靠现有生产能力禀赋通过林业产业资源的整合和重组实现产品和产业升级是比较困难的。5.3 中国林产品密度概率分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其仔;李颢;;中国产业升级机会的甄别[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5期
2 曹兰芳;王立群;戴永务;;湖南省林业产业结构灰色动态关联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3年02期
3 万金;祁春节;;产品空间结构与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基于高维面板数据的分析与预测[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9期
4 伍业君;张其仔;徐娟;;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述评[J];经济评论;2012年04期
5 张智光;;实现产业与生态互利共生的林业绿色供应链模式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杨红强;聂影;;中国木材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及区域优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05期
7 曾世宏;郑江淮;;产品空间结构理论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J];经济纵横;2008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卉;我国林产品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永贤;薛菲;张智光;;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IRDS模型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15年12期
2 陈岩;张智光;谢煜;彭森;;中国省域林业生态安全格局的预警性测度——生态与产业共生的视角[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5年05期
3 何伟军;吴君;蔡艳伟;;绿色供应链企业协作发展动态演化博弈分析[J];物流技术;2015年18期
4 王明权;马骥;;资本供给、技术溢出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分析——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26期
5 褚家佳;张智光;;森林食品生态化生产经营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5年04期
6 王明权;马骥;;利用外资对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7 金晶;;要素禀赋结构升级的区域比较优势动态增进研究——以绍兴为对象[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8 胡立法;;产品空间结构下的产业升级:中韩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2015年03期
9 王刚;万志芳;曹秋红;;二象对偶理论视角下林木加工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协调度测度[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10 谢海涛;张智光;;基于目标-组织-过程框架的林业供应链协作特性分析——与制造业供应链比较[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金;祁春节;;产品空间结构与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基于高维面板数据的分析与预测[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9期
2 伍业君;张其仔;徐娟;;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述评[J];经济评论;2012年04期
3 张其仔;伍业君;王磊;;经济复杂度、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4 伍业君;张其仔;;比较优势演化与经济增长——基于阿根廷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2期
5 伍业君;张其仔;;“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解释[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6 万金;祁春节;;我国园艺类农产品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11期
7 万红先;李莉;;中俄贸易商品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张智光;;绿色供应链视角下的林纸一体化共生机制[J];林业科学;2011年02期
9 杨红强;聂影;;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生产要素评价[J];世界林业研究;2011年01期
10 张浩;张智光;;林业供应链管理研究评述[J];林业经济问题;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春雷;我国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及成因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2 杜宇霞;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与环境协调的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3 赵一;论我国森林法律制度的完善[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
4 方胜刚;绿色壁垒条件下我国林产品出口贸易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5 苏超;国内环境规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丽娟;黑龙江省对俄木材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田静;基于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我国钢铁产业可持续贸易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8 林晖;循环经济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王佳磊;基于环境成本内部化博弈分析的企业绿色投资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夏李莹;我国进出口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风华;;第二产业生产服务与第二产业生产率——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6期
2 谢茂拾;;当前我国第二产业就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徐秋韵;张向前;;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闽台第二产业合作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10期
4 王晓鸿;舒浩;;甘肃省第二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J];新经济;2015年32期
5 邓丽姝;;北京第二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思路及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24期
6 周世国;;利用回归分析预测河南省第二产业总产值[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孙立倩;何秉宇;;近年来新疆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基于分行业就业人口分布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14期
8 郭沛;张曙霄;王娟;;中国碳排放量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性——基于中国第二产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经济问题;2012年08期
9 马青;;区域第二产业升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视角(上);2012年04期
10 季岗,杨俊杰,李星,俞国勤;中国入世后的上海第二产业[J];党政论坛;200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呙小明;基于产业层次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云霄;中国第二产业拐点出现时刻分析与预测[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2 黄薇;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第二产业增长与结构优化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7年
3 陈惠贤;财税政策对第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4 鲁雄飞;成都第二产业集聚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郭美荣;FDI与我国第二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袁菲菲;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7 齐宝平;中国节能因素影响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文青;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下河北农村电力消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9 卢冰琦;富士康入驻对济源产业结构影响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10 朱彩彩;我国环境规制对第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2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7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