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数字时代的体育产业
【部分图文】:
网络数字技术的最大影响即是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互联互通与社会资源的广泛聚合重组,这尤其对以(3)“生产低效率”著称的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技术进步让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分析以及运用变得更加便捷,从经济学理论分析,这一变化使得服务业出现3大特征(江小涓,2017,2018a,2018b,2018c,2018d):1)规模效应极为显著,网络技术极大地降低了部分服务产品——尤其是信息服务类产品——的边际成本;2)范围经济更加明显,更多的双边市场出现,大型平台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多和服务范围的扩大而降低(Roche et al.,2003;2006),产业组织和竞争行为发生改变;3)长尾效应愈发突出,网络“长尾市场”因个性化需求、细分化趋势和碎片化特点而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延伸,小众需求也可得到满足(克里斯·安德森,2006;马文秀,2013)。图2 国家历年政策文件中有关“网络数字技术”表述的字数统计
图1 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发展概况回到实践中,这些变革也为体育产业带来了两方面的变化:1)供给方式和生产能力的改变,这主要指由硬件性能提升和数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数据收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先进制造能力的提升(赵黎,2008)。2)需求内容和消费行为的改变,这包括大众工作休闲时间的碎片化、娱乐休闲更注重互动以及消费过程更注重体验等新特征(范晓屏,2007;张宇辰,2019)(图3)。这两方面的变化会在体育产业的各具体环节产生影响,同时两者也会产生相互作用,生产能力增强刺激了大众的需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而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也会促使厂商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产品升级。
网络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体育装备制造业的效率提升。通过增强工厂智能互联、信息整合、数据决策以及人机协作的技术能力,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比例,提高企业“上云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可以使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使生产过程自动化、决策过程智能化,从而促进产业组织结构和布局逐步调整,推动制造环节发生重大改变(Watanabe et al.,2018;Bressanelli et al.,2018)。同时,互联网平台对资源有着强大的整合能力,能够超越时空局限,最大程度降低“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合作者间“交易谈判成本”,生产供给链显得更加灵活、柔性(梁枢等,2016)。以运动服装制造为例,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销售效率,顾客选好衣服款式、明确个性化需求后,只要走进智能试衣间测量自身三维数据,就可以通过物联网将信息传送回工厂生产端,开始进行电脑设计、排版、开料、缝制、装饰、熨烫等流程,先进企业的定制运动服从数据到成品的整个过程最快只用半个多小时。随着企业智慧化建设的深入,智能制造样板工厂、智慧仓储、智慧门店等项目将逐渐落地,产销效率将进一步提升(1)。另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更多高科技含量的智能装备也将以低价走进大众的生活。伴随着高曲度屏、低功耗处理器、柔性薄膜电池、快速充电技术等硬件技术的成熟,Android、iOS等生态系统的完善以及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和云服务等辅助技术的快速发展,可穿戴智能设备在今天变得更加普及(2)。根据IDC数据显示,至2022年,全球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出货量将达1.899亿部(Aaron et al.,2019)。可穿戴智能设备在运动健身户外和医疗保健两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与体育服务密切联系到了一起,形成了硬件制造销售、系统平台与应用开发、大数据及相关服务、广告及其他增值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闭环。海量运动健康数据的便捷收集与体育装备制造流程的高效定制化结合,将促使体育制造企业围绕消费者运动全过程提供更到位的相关服务,助推体育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刘志勇等,20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经良;孙晋海;曹莉;;大数据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2 丁响;高丽华;赵波;;大数据时代的体育传播:特征、主体定位与发展方向[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3 张江南;;大数据时代对体育传播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4 马文秀;;网络传播的长尾效应、成因、瓶颈与应对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谭秀湖;;基于数字传播的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6 张立;李祥臣;龚健;;数字体育新解[J];体育文化导刊;2012年07期
7 张雷;丛湖平;;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要素及作用路径研究[J];体育科学;2012年01期
8 招乐辉;张伟;;当前我国的网络体育视频研究[J];新闻知识;2009年08期
9 赵黎;;体育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雷厉;国内外体育场馆政策及对我国体育场馆未来发展的启示[J];体育文史;200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海涛;虎扑体育APP篮球社区传播机制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8年
2 石伊超;我国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军岩;程文广;;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战略转型演化轨迹的案例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崔久剑;;大数据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策略分析[J];电子测试;2015年24期
3 徐承刚;;全媒体时代体育数字媒体实验室建设与应用[J];新闻界;2015年20期
4 徐萌萌;王萍;温号;缪刚;;基于跨平台的自行车竞赛信息发布App设计[J];微处理机;2015年05期
5 陈玲;;对我国网络体育视频发展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29期
6 张惠;;浅谈大数据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和挑战[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26期
7 施秋波;余能管;;大数据技术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26期
8 姚俊杰;;高校网球场地开放综述[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年18期
9 姜小勇;;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年64期
10 周晓燕;;上海体育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设与完善[J];体育科研;201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里昂;虎扑步行街JRS社群的建构与维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2 韩颜;“虎扑体育”APP内容生产特色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3 陈雯;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模式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4 谈永盛;山东省高校篮球发展路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5 李文晖;孝义市××体育场馆营销策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6 袁勇;东莞市镇区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7年
7 周姣;福州市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8 付良艺;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需求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9 陈肖丽;北京市商业性羽毛球场馆O2O运营模式应用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10 刘飞;济南市体育场馆运营模式与发展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安斌;刘滢;;颠覆与重构:大数据对电视业的影响[J];新闻记者;2014年03期
2 李丁;肖焕禹;;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传播模式之嬗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徐艳;;大数据时代媒体发展的SWOT分析[J];青年记者;2013年19期
4 顾君忠;;大数据与大数据分析[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3年04期
5 程曼丽;;Web2.0时代职业记者的使命:完成文本[J];新闻与写作;2013年07期
6 黄升民;刘珊;;大数据时代,电视如何作为?[J];南方电视学刊;2013年03期
7 章宏法;;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变革猜想[J];中国记者;2013年06期
8 严霄凤;张德馨;;大数据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年04期
9 陈力丹;霍仟;;互联网传播中的长尾理论与小众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陈勇;;大数据及其商业价值[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迪;体育类APP“懂球帝”发展策略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2 杨艺;跑步健身类APP的信息传播现状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7年
3 王野;足球类移动垂直社交媒体“懂球帝”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4 周菀菀;健身类手机APP的传播模式及特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5 余满;体育APP“懂球帝”的圈子传播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6 王璁;我国移动体育虚拟社区App产品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7 束芳彬;微信的传播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黄若天;传播学视角下的虎扑网篮球社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左晓娜;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翟延祥;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社区信息传播模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浩;;体育产业成为吉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0年02期
2 李广宁;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3 刘庆山,许延威;试析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态势及主要发展方向[J];湖北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4 张玉景;濮阳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于振峰,王庆伟,任园春;我国现阶段大众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关系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6 徐金兰;论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7 何文多;;论当代我国体育消费的发展思路[J];内江科技;2009年05期
8 陈新蕊;陈品;;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05期
9 刘淑彬;;我国体育消费对体育产业的带动效应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09期
10 杨再淮;项贤林;曹福毅;余询;周战伟;;我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沈亚宁;盐城市乡镇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齐宏博;学生群体体育消费特征对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利明;体育产业对青岛市城市发展的影响[D];山东体育学院;2013年
4 侯峥嵘;盐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相关因素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边爽;辽宁省体育产业竞争力研究[D];沈阳大学;2013年
6 谢智;我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王孝凡;举办体育赛事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4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7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