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内涵要解、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
【文章目录】:
一、“三产融合”:内涵界定及其理解
(一)文献梳理与内涵界定
(二)理解要点
1. 准确理解和把握“三产融合”的根基、路径、产出。
2. 科学理解与把握“三产融合”的根本目的。
3. “三产融合”是农业产业化的高级形态和“升级版”。
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现状
(一)“三产融合”主体多元化并日益发展壮大
1.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蓬勃发展。
2.农民专业合作社驶入规范化发展快车道。
3.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4.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迅速崛起。
(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多样化并探索成型
1.农业内部交叉融合模式。
2.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模式。
3.农业功能拓展融合模式。
4.先进要素渗透融合模式。
(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快速发展
1.着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2.努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兴起。
(四)“三产融合”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日趋紧密
1.订单合同。
2.股份合作。
3.流转优先聘用。
三、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体系的未来思路
(一)不断培育和发展壮大多元化融合主体,强化各主体独特作用
1.加快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不断强化其生产主体地位和基础作用。
2.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强化其服务能力和纽带作用。
3.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强化其核心主体地位和引领作用。
4.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强化其服务主体地位和支撑作用。
(二)创新发展多类型“三产融合”模式,促进不同模式共生协同
1.稳步推进农业内部交叉型融合。
2.纵深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
3.加快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型融合。
4.创新推进先进要素渗透型融合。
(三)打造平台载体,促进“三产融合”集聚集群发展
1.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推进专业化、多样化农业集聚集群协调发展。
2.支持打造“三产融合”组织联盟。
3.积极开展“三产融合”发展试点示范。
(四)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形成“三产融合”利益共同体
1.创新发展订单农业。
2.鼓励发展股份合作。
3.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4.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五)完善各类支持政策,促进“三产融合”可持续发展
1.加强财税支持政策。
2.完善金融保险政策。
3.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持政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红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年01期
2 王小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合约选择与政策匹配[J];改革;2014年08期
3 杜志雄;王新志;;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合作经济;2013年08期
4 尹成杰;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颖萍;周克;;农户发展家庭农场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浙江省德清县300余户的截面数据[J];农村经济;2015年12期
2 房加帅;;美国家庭农场的政策支持体系及经验借鉴[J];改革与战略;2015年11期
3 程承坪;张晓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分离保障功能与经济功能[J];学习与实践;2015年11期
4 周应恒;张晓恒;耿献辉;;我国种植业经营主体发展趋势[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5 翁贞林;阮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模式、内在逻辑与区域案例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6 董景奎;葛菁华;;贵州山地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挑战和对策建议[J];贵州农业科学;2015年07期
7 王慧敏;龙文军;;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04期
8 王安宁;孙海燕;曹佩丽;;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12期
9 李方芳;;论客家文化对梅州市农业产业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17期
10 刘刚;;农业产业化视角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J];黑河学刊;2015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姜长云;;农户家庭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J];江淮论坛;2013年06期
2 张照新;赵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困境摆脱及其体制机制创新[J];改革;2013年02期
3 楼栋;孔祥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维发展形式和现实观照[J];改革;2013年02期
4 张红宇;;现代农业与适度规模经营[J];农村经济;2012年05期
5 黄宗智;高原;彭玉生;;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中国的农业发展[J];开放时代;2012年03期
6 黄宗智;;小农户与大商业资本的不平等交易:中国现代农业的特色[J];开放时代;2012年03期
7 张红宇;;中国现代农业的制度创新[J];唯实;2008年11期
8 张红宇;;建设现代农业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张进选;家庭经营制:农业生产制度长期的必然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卫东;杜志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内涵要解、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6期
2 刘艳娟;;解读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利益[J];商业经济;2019年02期
3 孟春;高雪姮;;大力推进三产融合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J];发展研究;2015年01期
4 王小刚;王建平;曾洪萍;程旭;;四川省服务业与农业工业融合发展研究[J];长江技术经济;2018年02期
5 韩佳滢;黄沛荣;;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条件及实现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10期
6 肖铜;;推动三产融合 发展现代农业[J];大庆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7 刘雯雯;;三产融合的实现路径分析——以招远市为例[J];农村科学实验;2018年08期
8 姜长云;;新时代创新完善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07期
9 陈嵩嵩;李昳;徐慧磊;;促进农机化信息化融合,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年02期
10 赵博雄;;新型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关系的三维透视[J];农村经营管理;201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雷玉明;关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2 曹俊勇;家庭农场融资需求、模式与产品创新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3 孔令成;基于综合效益视角的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任重;山东省烟叶家庭农场运行机制与效率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5 冯小;去小农化:国家主导发展下的农业转型[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国宝;贺州市政府推进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生机制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张衡;呼和浩特市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刘濛怡;富阳区家庭农场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
4 李思雨;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化中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年
5 孙佳佳;西华县种植业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
6 李铁军;西华县家庭农场经营效益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
7 杨明星;西华县家庭农场循环模式的价值评价[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
8 魏翀;浚县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
9 李婷;四川安州区一个粮油类家庭农场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10 何佳灿;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稳定模式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1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81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