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的SBM-Malmquist测度与时空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18 01:20
基于SBM-Malmquist模型对2005—2014年间全国31个省份的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进行空间和时间维度的测度。研究表明,林业产业的技术效率偏低、发展过于依赖规模的粗放型扩张;单靠技术效率的提升已不能解决林业生态安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技术进步指数偏低成为制约我国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协调发展的关键;不同省份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发展不平衡且各有侧重,对效率安全区、技术效率主导的效率双高区、规模效率主导的低水平发展区和分解效率双低区等产业政策调整的侧重点差异较大。
【部分图文】:
(3)近期效率值的转变趋势明显,东部地区效率值明显降低,这与林业的生态定位调整及十八大以来对环保要求的提升有很大关联,林业产业后续调整应着眼于其生态功能的提升,使林业产业发展更多的关注对生态的正向调整,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从纯技术效率角度对东、中、西部地区2005—2014年纯技术效率均值进行汇总(图2),存在以下趋势:
(2)从均值图上可以明显地表现出纯技术效率趋同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进,不同地区整体的产业技术水平处于提升状态。特别是近年来不断的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规模效率角度对东、中、西部地区2005—2014年规模效率均值进行汇总(图3),会发现2011年之前,整体规模效率值处于较高水平,并且中东部地区规模效率趋势及水平趋同现象明显。而西部地区规模效率值始终处于弱势。在纯技术水平整体偏低的情况下,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规模效应明显,说明我国林业产业在该时期保持了粗放型的增长,不利于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林业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2011年后,我国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以后,对林业产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大量的不合排污要求的林业企业被关停,直接导致了林业产业规模的急剧缩小。特别是以造纸企业为例,在对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的行业关停的环保重压要求下,大量的“两高一低”造纸企业面临关停转型,从一个侧面说明单靠粗放型的规模扩张对林业产业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从规模效率角度对东、中、西部地区2005—2014年规模效率均值进行汇总(图3),会发现2011年之前,整体规模效率值处于较高水平,并且中东部地区规模效率趋势及水平趋同现象明显。而西部地区规模效率值始终处于弱势。在纯技术水平整体偏低的情况下,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规模效应明显,说明我国林业产业在该时期保持了粗放型的增长,不利于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林业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2011年后,我国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以后,对林业产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大量的不合排污要求的林业企业被关停,直接导致了林业产业规模的急剧缩小。特别是以造纸企业为例,在对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的行业关停的环保重压要求下,大量的“两高一低”造纸企业面临关停转型,从一个侧面说明单靠粗放型的规模扩张对林业产业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4.1.3 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的空间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88160
【部分图文】:
(3)近期效率值的转变趋势明显,东部地区效率值明显降低,这与林业的生态定位调整及十八大以来对环保要求的提升有很大关联,林业产业后续调整应着眼于其生态功能的提升,使林业产业发展更多的关注对生态的正向调整,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从纯技术效率角度对东、中、西部地区2005—2014年纯技术效率均值进行汇总(图2),存在以下趋势:
(2)从均值图上可以明显地表现出纯技术效率趋同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进,不同地区整体的产业技术水平处于提升状态。特别是近年来不断的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规模效率角度对东、中、西部地区2005—2014年规模效率均值进行汇总(图3),会发现2011年之前,整体规模效率值处于较高水平,并且中东部地区规模效率趋势及水平趋同现象明显。而西部地区规模效率值始终处于弱势。在纯技术水平整体偏低的情况下,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规模效应明显,说明我国林业产业在该时期保持了粗放型的增长,不利于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林业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2011年后,我国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以后,对林业产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大量的不合排污要求的林业企业被关停,直接导致了林业产业规模的急剧缩小。特别是以造纸企业为例,在对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的行业关停的环保重压要求下,大量的“两高一低”造纸企业面临关停转型,从一个侧面说明单靠粗放型的规模扩张对林业产业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从规模效率角度对东、中、西部地区2005—2014年规模效率均值进行汇总(图3),会发现2011年之前,整体规模效率值处于较高水平,并且中东部地区规模效率趋势及水平趋同现象明显。而西部地区规模效率值始终处于弱势。在纯技术水平整体偏低的情况下,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规模效应明显,说明我国林业产业在该时期保持了粗放型的增长,不利于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林业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2011年后,我国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以后,对林业产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大量的不合排污要求的林业企业被关停,直接导致了林业产业规模的急剧缩小。特别是以造纸企业为例,在对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的行业关停的环保重压要求下,大量的“两高一低”造纸企业面临关停转型,从一个侧面说明单靠粗放型的规模扩张对林业产业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4.1.3 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的空间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0条
本文编号:2888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88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