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0 09:40
随着我国高新科技园区的不断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新政策的颁布,高新区与其它区域之间的比较优势也逐渐缩小了。因此,对于昆明五华科技产业园的发展而言,建设昆明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已成为高新科技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针对高新科技园区建设的研究还没有,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昆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运用比较法、调查法、SWOT分析法以及PEST分析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对昆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在文章中,首先对国内外先进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别介绍了美国硅谷、剑桥科技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深圳蛇口网谷等。然后对昆明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基础设施、技术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相关代理服务六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与国内外科技园区创新体系建设进行比较,归纳出昆明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主要表现在金融投资服务体系的不完善、载体建设落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宣传、管...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科技产业园发展概述
1.3.1 国外先进科技产业园发展概述
1.3.2 国内先进科技产业园发展概述
1.3.3 昆明市科技产业园发展概况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综述
2.1 科技创新体系相关概念
2.1.1 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
2.1.2 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
2.2 新产业理论
2.3 相关方法概述
2.3.1 SWOT分析法
2.3.2 PEST模型
第3章 昆明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3.1 发展概况
3.2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概况
3.2.1 基础设施
3.2.2 技术创新
3.2.3 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3.2.4 大学生创业园建设
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2.6 代理服务
3.3 昆明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PSET分析
3.4 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
3.4.1 优势与劣势分析
3.4.2 机会与威胁分析
3.5 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第4章 昆明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4.1 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模式的选择
4.1.1 科技创新体系模式的划分
4.1.2 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模式
4.2 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目标
4.3 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4.3.1 建立以民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4.3.2 建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创业投资体系
4.3.3 完善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导的创新服务体系
4.3.4 构建以优化环境为目标的创新政策体系
4.3.5 健全人才资源开发体系
第5章 昆明市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探索创新驿站建设模式 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J]. 刘志刚,朱余芳,刘朝辉. 云南科技管理. 2012(05)
[2]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战略[J]. 喻春光,刘友金.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06)
[3]试论科技创新的内涵及其系统构成要素[J]. 杨东昌.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4)
[4]集群性工业园区的发展研究[J]. 余军华,夏振坤.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7(08)
[5]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模式选择研究[J]. 贲向前,徐小钦. 科技管理研究. 2007(01)
[6]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J]. 冯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3)
[7]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J]. 韩伯棠,朱美光,李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09)
[8]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 阎官法,魏艳,陈一静.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02)
[9]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创新体系分析与建设[J]. 赵涛,牛旭东,高永刚.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10]构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J]. 陈柳钦.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硕士论文
[1]昆明市五华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管理研究[D]. 李海娟.云南大学 2011
[2]西安高新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 栗海燕.西北大学 2008
[3]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科技创新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D]. 陈方旻.合肥工业大学 2008
[4]促进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政策研究[D]. 杨杰.昆明理工大学 2007
[5]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D]. 夏元旭.辽宁师范大学 2007
[6]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综合研究[D]. 牛永花.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27642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科技产业园发展概述
1.3.1 国外先进科技产业园发展概述
1.3.2 国内先进科技产业园发展概述
1.3.3 昆明市科技产业园发展概况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综述
2.1 科技创新体系相关概念
2.1.1 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
2.1.2 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
2.2 新产业理论
2.3 相关方法概述
2.3.1 SWOT分析法
2.3.2 PEST模型
第3章 昆明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3.1 发展概况
3.2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概况
3.2.1 基础设施
3.2.2 技术创新
3.2.3 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3.2.4 大学生创业园建设
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2.6 代理服务
3.3 昆明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PSET分析
3.4 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
3.4.1 优势与劣势分析
3.4.2 机会与威胁分析
3.5 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第4章 昆明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4.1 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模式的选择
4.1.1 科技创新体系模式的划分
4.1.2 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模式
4.2 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目标
4.3 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4.3.1 建立以民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4.3.2 建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创业投资体系
4.3.3 完善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导的创新服务体系
4.3.4 构建以优化环境为目标的创新政策体系
4.3.5 健全人才资源开发体系
第5章 昆明市五华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探索创新驿站建设模式 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J]. 刘志刚,朱余芳,刘朝辉. 云南科技管理. 2012(05)
[2]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战略[J]. 喻春光,刘友金.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06)
[3]试论科技创新的内涵及其系统构成要素[J]. 杨东昌.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4)
[4]集群性工业园区的发展研究[J]. 余军华,夏振坤.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7(08)
[5]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模式选择研究[J]. 贲向前,徐小钦. 科技管理研究. 2007(01)
[6]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J]. 冯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3)
[7]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J]. 韩伯棠,朱美光,李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09)
[8]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 阎官法,魏艳,陈一静.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02)
[9]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创新体系分析与建设[J]. 赵涛,牛旭东,高永刚.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10]构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J]. 陈柳钦.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硕士论文
[1]昆明市五华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管理研究[D]. 李海娟.云南大学 2011
[2]西安高新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 栗海燕.西北大学 2008
[3]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科技创新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D]. 陈方旻.合肥工业大学 2008
[4]促进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政策研究[D]. 杨杰.昆明理工大学 2007
[5]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D]. 夏元旭.辽宁师范大学 2007
[6]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综合研究[D]. 牛永花.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27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927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