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示范站的科技扶贫模式及其减贫效应
发布时间:2020-12-23 12:56
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减贫相结合的科技扶贫模式,是我国目前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点。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为例,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其减贫机制,并运用陕西省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48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扶贫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即农户通过参与农业科技培训、主导产业示范、农业信息服务和产业组织化带动4种扶贫方式,不仅能提高其家庭农业收入,也能降低家庭贫困发生的概率;(2)不同科技扶贫方式的减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业科技培训的减贫效应较为突出,而农业信息服务的减贫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3)建档立卡贫困户科技扶贫参与度低于非贫困户。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与组织保障的力度,引导高校优势科技资源与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精准对接,借鉴"西农模式"为深入推进区域精准扶贫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基于产业示范站的科技扶贫模式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异质性收入视角下人力资本对农民减贫的作用效应研究[J]. 马文武,刘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3)
[2]社会资本、收入多样化与农户贫困脆弱性[J]. 徐戈,陆迁,姜雅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2)
[3]贫困地区农户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的增收效应[J]. 胡伦,陆迁. 改革. 2019(02)
[4]中国扶贫现状与演进以及2020年后的扶贫愿景和战略重点[J]. 陈志钢,毕洁颖,吴国宝,何晓军,王子妹一.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1)
[5]超越结构与行动: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经验分析[J]. 邢成举,李小云. 中国农村经济. 2018(11)
[6]农村扶贫科技供需均衡及其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J]. 熊娜. 中国软科学. 2018(11)
[7]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扶贫政策的演进及脱贫攻坚的难点和对策[J]. 汪三贵,曾小溪.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8)
[8]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的分析框架及机理探析[J]. 刘艳华,徐勇.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4)
[9]贵州省农村科技扶贫模式研究[J]. 廖永国,苗银家,金朔. 安徽农业科学. 2018(08)
[10]新农保改善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脆弱性吗?——基于分阶段的分析[J]. 沈冰清,郭忠兴. 中国农村经济. 2018(01)
本文编号:2933755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基于产业示范站的科技扶贫模式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异质性收入视角下人力资本对农民减贫的作用效应研究[J]. 马文武,刘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3)
[2]社会资本、收入多样化与农户贫困脆弱性[J]. 徐戈,陆迁,姜雅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2)
[3]贫困地区农户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的增收效应[J]. 胡伦,陆迁. 改革. 2019(02)
[4]中国扶贫现状与演进以及2020年后的扶贫愿景和战略重点[J]. 陈志钢,毕洁颖,吴国宝,何晓军,王子妹一.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1)
[5]超越结构与行动: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经验分析[J]. 邢成举,李小云. 中国农村经济. 2018(11)
[6]农村扶贫科技供需均衡及其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J]. 熊娜. 中国软科学. 2018(11)
[7]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扶贫政策的演进及脱贫攻坚的难点和对策[J]. 汪三贵,曾小溪.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8)
[8]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的分析框架及机理探析[J]. 刘艳华,徐勇.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4)
[9]贵州省农村科技扶贫模式研究[J]. 廖永国,苗银家,金朔. 安徽农业科学. 2018(08)
[10]新农保改善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脆弱性吗?——基于分阶段的分析[J]. 沈冰清,郭忠兴. 中国农村经济. 2018(01)
本文编号:2933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933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