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空间溢出效应与陆源污染排放——基于面板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
发布时间:2021-01-04 10:37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陆源污染防治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对中国沿海11个省(直辖市)2006—2015年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测算的基础上,运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地区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否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陆源污染排放。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不仅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陆源污染排放,还会外溢到邻近地区,进而促进陆源污染排放量的减少。同时发现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在时间上呈现不断攀升的发展态势,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此外陆源污染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呈现在地区集聚的规模污染效应。
【文章来源】:生态经济.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2006—2015年中国ish分布图
表2 2006—2015年中国沿海各地区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 省份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辽宁 0.684 0.738 0.697 0.984 1.025 1.012 1.197 1.312 1.481 1.529 河北 0.927 0.909 0.909 0.76 0.691 0.708 0.77 0.826 0.961 1.078 天津 0.515 0.548 0.502 0.62 0.524 0.457 0.496 0.483 0.605 0.752 山东 0.887 0.921 0.886 0.871 0.542 0.89 0.909 0.954 1.062 1.106 江苏 1.233 1.058 1.094 0.816 0.759 0.793 0.847 0.931 0.822 0.855 上海 1.073 1.2 1.255 1.529 1.536 1.555 1.643 1.717 1.74 1.775 浙江 1.332 1.299 1.176 1.022 1.04 1.07 1.098 1.163 1.499 1.567 福建 1.246 1.275 1.221 1.08 1.101 1.101 1.24 1.258 1.393 1.499 广东 1.396 1.491 1.06 1.179 1.057 1.079 1.01 1.074 1.174 1.281 广西 0.968 0.984 0.959 1.09 1.007 1.112 1.048 0.979 1.262 1.341 海南 1.798 2.389 2.008 2.463 2.692 3.01 3.083 2.923 2.89 2.985 总体 1.096 1.165 1.070 1.129 1.089 1.162 1.213 1.238 1.354 1.433表2报告的结果和图3核密度曲线向右偏移的现象显示,总体上看,2006—2015年,ish呈现不断攀升的态势,表明中国海洋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向更高级迈进,海洋经济的服务化趋势愈加明显。同时从核密度曲线的形状上看,ish呈现单峰分布,表明中国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在地区间是较为收敛的,并未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最后从核密度曲线的峰值来看,ish的峰值降低,表明各地区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速度不一,差距在缩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洋产业影响省域经济增长估计及其分异动因判识[J]. 马仁锋,候勃,张文忠,袁海红,窦思敏. 地理科学. 2018(02)
[2]基于共生理论的中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生态协调模式研究[J]. 王嵩,孙才志,范斐. 地理科学. 2018(03)
[3]研发要素流动、空间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J]. 白俊红,王钺,蒋伏心,李婧. 经济研究. 2017(07)
[4]政治晋升激励视角下我国海洋陆源污染治理的研究[J]. 张继平,潘易晨,孔凡宏,杨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5]全球价值链生产率效应的空间溢出[J]. 邵朝对,苏丹妮.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4)
[6]东亚海陆源污染防治区域合作机制探讨及启示[J]. 戈华清,宋晓丹,史军. 中国软科学. 2016(08)
[7]基于DEA-Malmquist方法我国海洋陆源污染治理效率评价[J]. 李京梅,苏红岩. 海洋环境科学. 2016(04)
[8]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多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 原嫄,席强敏,孙铁山,李国平. 地理研究. 2016(01)
[9]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吗?[J]. 李鹏. 经济问题探索. 2015(12)
[10]沿海地区陆源污染风险管理的典型案例及启示[J]. 密晨曦,陈明. 环境保护. 2015(14)
本文编号:2956623
【文章来源】:生态经济.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2006—2015年中国ish分布图
表2 2006—2015年中国沿海各地区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 省份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辽宁 0.684 0.738 0.697 0.984 1.025 1.012 1.197 1.312 1.481 1.529 河北 0.927 0.909 0.909 0.76 0.691 0.708 0.77 0.826 0.961 1.078 天津 0.515 0.548 0.502 0.62 0.524 0.457 0.496 0.483 0.605 0.752 山东 0.887 0.921 0.886 0.871 0.542 0.89 0.909 0.954 1.062 1.106 江苏 1.233 1.058 1.094 0.816 0.759 0.793 0.847 0.931 0.822 0.855 上海 1.073 1.2 1.255 1.529 1.536 1.555 1.643 1.717 1.74 1.775 浙江 1.332 1.299 1.176 1.022 1.04 1.07 1.098 1.163 1.499 1.567 福建 1.246 1.275 1.221 1.08 1.101 1.101 1.24 1.258 1.393 1.499 广东 1.396 1.491 1.06 1.179 1.057 1.079 1.01 1.074 1.174 1.281 广西 0.968 0.984 0.959 1.09 1.007 1.112 1.048 0.979 1.262 1.341 海南 1.798 2.389 2.008 2.463 2.692 3.01 3.083 2.923 2.89 2.985 总体 1.096 1.165 1.070 1.129 1.089 1.162 1.213 1.238 1.354 1.433表2报告的结果和图3核密度曲线向右偏移的现象显示,总体上看,2006—2015年,ish呈现不断攀升的态势,表明中国海洋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向更高级迈进,海洋经济的服务化趋势愈加明显。同时从核密度曲线的形状上看,ish呈现单峰分布,表明中国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在地区间是较为收敛的,并未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最后从核密度曲线的峰值来看,ish的峰值降低,表明各地区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速度不一,差距在缩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洋产业影响省域经济增长估计及其分异动因判识[J]. 马仁锋,候勃,张文忠,袁海红,窦思敏. 地理科学. 2018(02)
[2]基于共生理论的中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生态协调模式研究[J]. 王嵩,孙才志,范斐. 地理科学. 2018(03)
[3]研发要素流动、空间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J]. 白俊红,王钺,蒋伏心,李婧. 经济研究. 2017(07)
[4]政治晋升激励视角下我国海洋陆源污染治理的研究[J]. 张继平,潘易晨,孔凡宏,杨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5]全球价值链生产率效应的空间溢出[J]. 邵朝对,苏丹妮.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4)
[6]东亚海陆源污染防治区域合作机制探讨及启示[J]. 戈华清,宋晓丹,史军. 中国软科学. 2016(08)
[7]基于DEA-Malmquist方法我国海洋陆源污染治理效率评价[J]. 李京梅,苏红岩. 海洋环境科学. 2016(04)
[8]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多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 原嫄,席强敏,孙铁山,李国平. 地理研究. 2016(01)
[9]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吗?[J]. 李鹏. 经济问题探索. 2015(12)
[10]沿海地区陆源污染风险管理的典型案例及启示[J]. 密晨曦,陈明. 环境保护. 2015(14)
本文编号:2956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95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