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涵重构的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测度及因子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07 06:45
本文通过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内涵进行分解重构,以产业内在能力提升为核心标尺,从四个维度(规模、结构、效率、能环)建立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可得数据对中国制造业总体和28个两位数行业的升级情况进行了测度,形成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指数(CMUI)和中国制造业分行业升级指数(CMUI-SUB)。通过对上述指数进行趋势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在过去的近20年(1998-2016)间,虽然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总体上取得了较大幅度的跃升,但升级曲线却呈现出倒U型的走势,特别是2010年之后的产业升级速度出现了显著回落。从各因子变化趋势看,结构和效率因素占比逐年增加,说明产业发展的质量正在逐步提高;但与此同时,表征优质产能的出口指标却并未取得与制造业增加值同步的增速,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营收入利润率也在2010年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说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并不充分。从行业分组情况看,2000-2016年,资本密集型行业取得的升级绩效相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更高。据此,本文提出了鼓励创新加快技术进步、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破除垄断深化市场化改革、实施全面对外开放、结构性减税降费等政...
【文章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指数(CMUI)曲线图
图1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指数(CMUI)曲线图图2CMUI各因子构成示意图图3高技术行业占比曲线和出口曲线趋势图图4能源与环境曲线走势图3.能源与环境改善趋势明显。从图4的能源与环境曲线走势图可以看出,从1998至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基本处于持续改善过程中,单位增加值能耗由1998年的2.19万吨/亿元下降至2016年的1.00万吨/亿元,下降幅度为54.34%。同期,环境方面也呈现出总体改善态势,特别是1998至2009年期间,代表此维度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比例逐年提高,由47.71%提高到了67.76%,提升幅度达到62%,自2010年开始,此项指标有所回落但仍保持60%以上的处置比例。综合评价本文认为,尽管中国节能减排之路还任重道远,但制造业在过去十余年间在能源利用和环境损耗方面所实现的改善是卓有成效的。4.资本密集型行业升级绩效更为显著。按照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配置比重的差异,本文将28个两位数行业分为三类: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从升级指数的行业平均值看,劳动密集型行业升级指数总体偏低,13个行业升级指数均值为46.36,技术密集型为49.32,资本密集型最高,达到51.09,说明评估期内资本密集型行业取得的升级绩效相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更高。74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行业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 刘章生,宋德勇,弓媛媛,罗传建. 情报杂志. 2017(01)
[2]全球价值链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绩效的国际比较[J]. 孙理军,严良. 宏观经济研究. 2016(01)
[3]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绩效、问题与对策[J]. 张继良,赵崇生. 调研世界. 2015(12)
[4]对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5—2012年制造业28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J]. 王钰,张连城,张自然.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5]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战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王玉燕,林汉川,吕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15)
[6]开放条件下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综合能力评价研究——中国31个省市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 程惠芳,唐辉亮,陈超. 管理世界. 2011(08)
[7]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展、问题与趋势[J]. 金碚,吕铁,邓洲. 中国工业经济. 2011(02)
[8]基于比较优势和企业能力理论视角的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研究——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J]. 李晓阳,吴彦艳,王雅林.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9]企业升级路径与分析模式研究[J]. 毛蕴诗,吴瑶.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10]当前产业升级的困境与对策[J]. 李江涛,孟元博.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8(05)
本文编号:2962106
【文章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指数(CMUI)曲线图
图1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指数(CMUI)曲线图图2CMUI各因子构成示意图图3高技术行业占比曲线和出口曲线趋势图图4能源与环境曲线走势图3.能源与环境改善趋势明显。从图4的能源与环境曲线走势图可以看出,从1998至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基本处于持续改善过程中,单位增加值能耗由1998年的2.19万吨/亿元下降至2016年的1.00万吨/亿元,下降幅度为54.34%。同期,环境方面也呈现出总体改善态势,特别是1998至2009年期间,代表此维度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比例逐年提高,由47.71%提高到了67.76%,提升幅度达到62%,自2010年开始,此项指标有所回落但仍保持60%以上的处置比例。综合评价本文认为,尽管中国节能减排之路还任重道远,但制造业在过去十余年间在能源利用和环境损耗方面所实现的改善是卓有成效的。4.资本密集型行业升级绩效更为显著。按照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配置比重的差异,本文将28个两位数行业分为三类: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从升级指数的行业平均值看,劳动密集型行业升级指数总体偏低,13个行业升级指数均值为46.36,技术密集型为49.32,资本密集型最高,达到51.09,说明评估期内资本密集型行业取得的升级绩效相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更高。74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行业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 刘章生,宋德勇,弓媛媛,罗传建. 情报杂志. 2017(01)
[2]全球价值链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绩效的国际比较[J]. 孙理军,严良. 宏观经济研究. 2016(01)
[3]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绩效、问题与对策[J]. 张继良,赵崇生. 调研世界. 2015(12)
[4]对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5—2012年制造业28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J]. 王钰,张连城,张自然.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5]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战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王玉燕,林汉川,吕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15)
[6]开放条件下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综合能力评价研究——中国31个省市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 程惠芳,唐辉亮,陈超. 管理世界. 2011(08)
[7]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展、问题与趋势[J]. 金碚,吕铁,邓洲. 中国工业经济. 2011(02)
[8]基于比较优势和企业能力理论视角的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研究——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J]. 李晓阳,吴彦艳,王雅林.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9]企业升级路径与分析模式研究[J]. 毛蕴诗,吴瑶.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10]当前产业升级的困境与对策[J]. 李江涛,孟元博.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8(05)
本文编号:2962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962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