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绿色转型能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吗?——基于政府规制的耦合互动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06 16:54
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绿色增长的产业基础,降低城乡收入不平等是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两者的作用机制可帮助我国实现促增长与保公平的双重目标。笔者采用中国2007年至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PVAR (向量自回归)模型验证产业绿色转型与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双向耦合关系,并通过偏效应、边际效应延伸分析政府规制行为带来影响。借助PVAR模型分析指标间双向互动关系可总结为:(1)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城乡收入差距、环境规制和能源消耗均受到各自滞后一期影响,呈现较强连续性和累积性,其中环境规制与城乡收入差距表现最强;(2)依据系统GMM估计和脉冲响应函数得出,产业绿色转型对城乡收入差距表现为先正后负,最终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不平等;(3)通过方差分解得出,环境规制是各变量(排除自身影响外)方差贡献最大因素,分别影响着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绿色转型和能源消耗其贡献值依次为44. 71%、16. 02%和26. 07%;(4)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环境规制为能源消耗的直接Granger原因,能源消耗为产业绿色发展直接Granger原因,而产业绿色转型、城乡收入差距互为双向Grange...
【文章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2019,(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文献综述
1. 产业绿色转型
2. 产业转型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 产业绿色发展与环境规制
4. 产业绿色发展与能源消耗
(二)理论分析
1. 极化效应。
2. 涓流效应。
3. 效率效应。
4. 结构效应。
5. 就业效应。
三、变量介绍和模型设定
(一)变量介绍
1. 被解释变量:
2. 解释变量:
3. 环境规制(envi):
4. 能源消耗强度(energy):
(二)模型设定
1. PVAR模型的建立
2. PVAR模型的GMM估计
四、模型回归
(一)多重共线性检验
(二)面板单位根检验
(三)最优滞后阶数筛选
(四)基于面板数据的VAR估计
(五)脉冲响应函数
1. 基于全国层面的脉冲响应图
2. 基于分区域的直接效应分析
3. 基于分区域的累积效应分析
(六)方差分解
(七)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五、补充研究
1.基本回归
2.添加交叉项后对偏效应的剥离
3.环境规制分组与边际效应
六、结论与对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说起[J]. 张旭,郭晓舟. 中国统计. 2018(11)
[2]中国产业绿色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J]. 何剑,王欣爱. 科技管理研究. 2016(21)
[3]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态关联及其区域差异——省际面板数据的PVAR分析[J]. 田逸飘,许秀川,辛旅洁,刘明月,张卫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18)
[4]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J]. 穆怀中,吴鹏. 经济学家. 2016(05)
[5]《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发布六周年小记[J]. 李晓西. 中国环境管理. 2016(01)
[6]基于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城乡收入差距分析[J]. 吴鹏,常远. 商业研究. 2016(02)
[7]金融发展、创新与二氧化碳排放[J]. 严成樑,李涛,兰伟. 金融研究. 2016(01)
[8]中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俞彤晖. 经济经纬. 2016(01)
[9]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基于半参数空间面板基于半参数空间面板VAR模型的研究[J]. 郑万吉,叶阿忠. 经济学家. 2015(10)
[10]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能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吗?[J]. 徐敏,姜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3)
本文编号:3020782
【文章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2019,(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文献综述
1. 产业绿色转型
2. 产业转型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 产业绿色发展与环境规制
4. 产业绿色发展与能源消耗
(二)理论分析
1. 极化效应。
2. 涓流效应。
3. 效率效应。
4. 结构效应。
5. 就业效应。
三、变量介绍和模型设定
(一)变量介绍
1. 被解释变量:
2. 解释变量:
3. 环境规制(envi):
4. 能源消耗强度(energy):
(二)模型设定
1. PVAR模型的建立
2. PVAR模型的GMM估计
四、模型回归
(一)多重共线性检验
(二)面板单位根检验
(三)最优滞后阶数筛选
(四)基于面板数据的VAR估计
(五)脉冲响应函数
1. 基于全国层面的脉冲响应图
2. 基于分区域的直接效应分析
3. 基于分区域的累积效应分析
(六)方差分解
(七)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五、补充研究
1.基本回归
2.添加交叉项后对偏效应的剥离
3.环境规制分组与边际效应
六、结论与对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说起[J]. 张旭,郭晓舟. 中国统计. 2018(11)
[2]中国产业绿色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J]. 何剑,王欣爱. 科技管理研究. 2016(21)
[3]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态关联及其区域差异——省际面板数据的PVAR分析[J]. 田逸飘,许秀川,辛旅洁,刘明月,张卫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18)
[4]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J]. 穆怀中,吴鹏. 经济学家. 2016(05)
[5]《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发布六周年小记[J]. 李晓西. 中国环境管理. 2016(01)
[6]基于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城乡收入差距分析[J]. 吴鹏,常远. 商业研究. 2016(02)
[7]金融发展、创新与二氧化碳排放[J]. 严成樑,李涛,兰伟. 金融研究. 2016(01)
[8]中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俞彤晖. 经济经纬. 2016(01)
[9]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基于半参数空间面板基于半参数空间面板VAR模型的研究[J]. 郑万吉,叶阿忠. 经济学家. 2015(10)
[10]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能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吗?[J]. 徐敏,姜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3)
本文编号:3020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020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