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中部传统平原农区乡村振兴模式与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1-02-13 04:13
  在全球乡村面临衰退的背景下,探讨乡村振兴的实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农区发展理论出现争论的基础上,从产业兴旺和集群发展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中部传统平原农区乡村振兴的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区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化解当前国际上农区发展理论中关于内力驱动与外力驱动、多样化与专业化的争论,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基于区域产业发展的三个维度,即专业化程度、空间集聚性和组织厚度,可以将乡村振兴模式划分为五种模式,在空间上体现了不同乡村发展高地的实体马赛克,在时间上又恰好耦合了一个产业集群的动态发展规律。因此要在中部传统平原农区实施乡村振兴的"集群"战略,可以从促进农区的产业集聚开始,通过培育专业村和产业集群、走精明专业化发展道路,来促进集群区域成为本地的"乡村创新极",带动全域实现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经济地理. 2019,39(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中部传统平原农区乡村振兴模式与实现路径


产业集群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

模式图,乡村,平原,模式


虽然各地依托不同的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形成了不同的产业表现形式,但从成功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大多数模式可以看做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或一个快照。尤其对产业升级与农业现代化表现出高迫切性的中部传统平原农区,作为同质性区域,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以及发展环境较为相似,因此呈现出相近的产业演化规律。根据笔者多年来对中部农区发展[37]及中部农区产业集群[16]的研究,发现农区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从农区产业集聚开始,并经由专业村到产业集群再到乡村创新极形成这个方向演化的,进一步地,多样化的地方特色塑造了多样化的集群道路形成乡村地域的精明专业化。因此,针对中部传统平原农区,可以将乡村振兴模式划分为五种,即农区产业集聚模式、专业村模式、产业集群模式、创新极模式和精明专业化模式(图2)。产业集群发展程度的不同表现出来不同的乡村振兴模式,各种模式由于发展不善也存在衰退甚至昙花一现的现象[38],而形成乡村创新极和精明专业化模式是产业集群规避风险的方向。2 中部传统平原农区乡村振兴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类型识别——以辽宁省78个区县为例[J]. 徐凯,房艳刚.  地理研究. 2019(03)
[2]京津冀都市区乡村振兴模式及其途径研究——以天津市静海区为例[J]. 李进涛,杨园园,蒋宁.  地理研究. 2019(03)
[3]京津冀地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研究——基于乡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的空间效应[J]. 方方,何仁伟,李立娜.  地理研究. 2019(03)
[4]基于城乡转型功能分区的京津冀乡村振兴模式探析[J]. 杨园园,臧玉珠,李进涛.  地理研究. 2019(03)
[5]转型视阈下珠三角地区乡村发展过程及地域模式梳理[J]. 杨忍,陈燕纯,龚建周.  地理研究. 2019(03)
[6]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产融合路径:逻辑必然与实证判定[J]. 陈学云,程长明.  农业经济问题. 2018(11)
[7]欧盟农业农村政策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J]. 芦千文,姜长云.  中国农村经济. 2018(10)
[8]武汉市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与影响因素[J]. 郭炎,唐鑫磊,陈昆仑,李志刚,林赛南.  经济地理. 2018(10)
[9]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化发展[J]. 韩旭东,杨慧莲,郑风田.  改革. 2018(10)
[10]中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及驱动机制[J]. 吴一凡,刘彦随,李裕瑞.  地理学报. 2018(10)



本文编号:3031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031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2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