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3:05

  本文关键词: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些年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而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备受关注。辽宁省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相关文件中多次提出要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对接。为此,深入研究我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兼具理论和实际意义,其中出现的问题也值得深入思考。本研究通过厘清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或适应性、吻合度)领域的研究现状,充分吸收已有研究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评价二者协调性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已有的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计算、分析,且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以期在提高二者各自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改善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本研究除了序言章节之外,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基础,即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理论、哲学视域下的合理性理论和协调理论;第二部分,论述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内涵、要素及协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二者对应的评价指标;第三部分,基于指标体系,应用已有的协调度模型,对2011年至2014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进行计算;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的计算结果,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总结出现的问题,探寻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第五部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改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关系的政策建议。在宏观层面,提出一是要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二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导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之相适应;三是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四是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在微观层面,提出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公开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专业申报程序与评估机制。
【关键词】:辽宁省 职业教育 专业结构 产业结构 协调性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1.3;G712.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序言9-21
  • 一、研究背景9-11
  • (一)政策导向9-10
  • (二)经济发展的诉求10-11
  • (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诉求11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一)丰富专业结构理论11
  • (二)对接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11-12
  • 三、研究现状12-19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9-21
  • (一)研究思路19
  • (二)研究方法19-21
  • 第二章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基础21-25
  •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21
  • 二、库兹涅茨理论21-22
  • 三、哲学视域下的合理性理论22-23
  • 四、协调理论23-25
  • (一)协调是以实现系统的总体演进目标为目的23-24
  • (二)协调是以有关现象或事物为因素24
  • (三)协调是以有关现象或事物的联系为条件24
  • (四)协调是以组织有关现象或事物的相互促进、配合与协作为要求24
  • (五)协调是以动态而非静止不变为状态24-25
  • 第三章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及其协调关系分析25-33
  • 一、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内涵及要素分析25-28
  • (一)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内涵25-26
  • (二)产业结构的内涵及要素26-28
  • 二、合理性视域下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要素分析28-31
  • (一)专业数量结构指标的合理性分析28-29
  • (二)专业规模结构指标的合理性分析29-30
  • (三)专业层次结构指标的合理性分析30-31
  • 三、协调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31-33
  • (一)协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职业教育同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31
  • (二)协调的因素是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31-32
  • (三)协调的条件是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32
  • (四)协调的要求是干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在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相互协作32
  • (五)协调的状态是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动态适应32-33
  • 第四章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的计算33-50
  • 一、指标数据的获取及处理33-37
  • (一)指标数据的获取33-34
  • (二)指标的处理34-37
  • 二、标准化数据的主成分提取37-39
  • (一)主成分分析理论37-38
  • (二)主成分提取38-39
  • 三、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计算39-50
  • (一)曲线拟合回归39-43
  • (二)静态协调性的计算43-49
  • (三)动态协调性的计算49-50
  • 第五章 结果分析50-60
  • 一、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不高,且彼此之间的牵制作用是消极的并有所削弱50-53
  • 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部分显著相关关系53-56
  • 三、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56-60
  • (一)静态协调发展处于良好非良性状态,且在大多数年份,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发展无法满足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56-58
  • (二)动态协调度呈逐年下降的发展趋势,二者协调关系趋于离散58-60
  • 第六章 政策建议60-65
  • 一、宏观层面60-63
  • (一)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60
  • (二)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主动紧跟甚至适度超前于产业发展60-62
  • (三)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层次62
  • (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62-63
  • 二、微观层面63-65
  • (一)建立健全公开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63-64
  • (二)建立健全专业申报程序与评估机制64-65
  • 研究结论65-68
  • 一、主要结论65-66
  • 二、研究的局限与展望66-68
  • 参考文献68-71
  • 附录71-73
  • 致谢73-75
  • 个人简历7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宪平;试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现实性[J];职教论坛;2003年18期

2 刘锦雄;郭永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就业结构的内在联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22期

3 ;成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倡议书[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2000年04期

4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组成机构名单[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2000年04期

5 姜大源;;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职业性与模块化的融合(二)[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10期

6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专业管理机制的运作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10期

7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专业管理机制的运作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02期

8 刘宝剑,范冬岩;专业建设:优质职业教育的新增长点——浙江金华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3年09期

9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轻工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会议在新疆召开[J];中国轻工教育;2004年03期

10 束剑华;关于制定职业教育专业标准的政策建议[J];职教论坛;2005年3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谢臻;探索设立职业教育专业学位[N];联合时报;2013年

2 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高德峰;职业教育专业应该摒弃“小而全”[N];中国文化报;2013年

3 记者 路熙娜 整理;政协委员王洪军:发展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N];滨海时报;2011年

4 记者 王春梅;食品药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不断完善[N];中国医药报;2013年

5 李涛;首府教育工作选三个突破口[N];伊犁日报(汉);2007年

6 院长 李长江;西安技师学院[N];陕西日报;2006年

7 记者 阎红;我市着手为IT职教机构评等级[N];大连日报;2006年

8 毛小瑞;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挖掘农校办学潜力[N];农民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丹;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2 徐琳;德国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07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f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