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宗地尺度的城市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以合肥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5 07: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口膨胀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使人地矛盾加剧,城市用地低效利用、闲置导致土地浪费等现象也不断涌现。在耕地锐减的同时,城市发展对用地的需求不能再通过城市土地的空间扩张得到满足,而更科学和有效的途径就是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近十几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中对于宗地尺度的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并不多见。实施宗地尺度的产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不仅可以为城市主导产业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为宏观用地布局及其调整提供思路,也为城市产业用地优化配置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本文以同心圆理论和多中心理论等区位理论为理论支撑,从城市土地的利用强度和空间布局入手,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构建了用于评价宗地布局的区位模型,并且系统地提出了宗地尺度的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以及评价模型,并对合肥市宗地进行了评价。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构建了宗地尺度的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区位模型。本研究以同心圆理论和多中心理论等理论为支撑,通过网格法划定了城市圈层,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构建出了城市区位线等值线,兼顾了单核和多核的城市发展模式。(2)构建了宗地尺度的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以宗地综...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2 基础理论
2.3 宗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 城市宗地尺度的产业用地区位评价模型构建
3.1 城市区位评价模型构建
3.2 城市区位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宗地尺度的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4.1 评价指标选择方法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宗地尺度的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
5.1 评价标准形式的设置
5.2 商服业用地评价标准
5.3 轻工业用地评价标准
5.4 重工业用地评价标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市宗地尺度的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
6.1 评价模型构建思路
6.2 评价模型构建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证研究
7.1 数据来源及相关标准
7.2 评价流程
7.3 评价结果分析
7.4 目标年用地评价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7.6 政策建议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退二进三”政策背景下的城市内部区位定量化方法[J]. 周杨,张军连.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2]城市空间形态与特征的定量分析——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 张治清,贾敦新,邓仕虎,金贤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3(02)
[3]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建设用地布局实践——以深圳市为例[J]. 罗罡辉,钱竞,彭云飞. 特区经济. 2012(05)
[4]基于Bayes判别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潜力挖掘分析——以湖北省典型企业为例[J]. 陈昱,陈银蓉,马文博. 资源科学. 2012(03)
[5]城乡统筹视角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山东省胶南市为例[J]. 郭艳红,李红兵,孙文彪,赵奎涛. 城市发展研究. 2011(11)
[6]中观视角下西宁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 宋成舜,翟文侠,刘成武.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9)
[7]我国开发区(工业园区)用地现状及科学用地建议[J]. 包卫兵,徐培华,李成慧. 国土资源. 2011(09)
[8]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浙江省为例[J]. 李焕,徐建春,李翠珍,徐知渊,范晓娟.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04)
[9]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研究——以龙海市九龙江地区为例[J]. 郑仰阳,谢正观. 城市发展研究. 2011(05)
[10]大同市建成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宏观评价研究[J]. 谢敏,郝晋珉,郭文华. 国土资源情报. 2010(09)
博士论文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其系统研究[D]. 王广杰.成都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刘瑜.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87188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2 基础理论
2.3 宗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 城市宗地尺度的产业用地区位评价模型构建
3.1 城市区位评价模型构建
3.2 城市区位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宗地尺度的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4.1 评价指标选择方法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宗地尺度的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
5.1 评价标准形式的设置
5.2 商服业用地评价标准
5.3 轻工业用地评价标准
5.4 重工业用地评价标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市宗地尺度的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
6.1 评价模型构建思路
6.2 评价模型构建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证研究
7.1 数据来源及相关标准
7.2 评价流程
7.3 评价结果分析
7.4 目标年用地评价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7.6 政策建议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退二进三”政策背景下的城市内部区位定量化方法[J]. 周杨,张军连.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2]城市空间形态与特征的定量分析——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 张治清,贾敦新,邓仕虎,金贤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3(02)
[3]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建设用地布局实践——以深圳市为例[J]. 罗罡辉,钱竞,彭云飞. 特区经济. 2012(05)
[4]基于Bayes判别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潜力挖掘分析——以湖北省典型企业为例[J]. 陈昱,陈银蓉,马文博. 资源科学. 2012(03)
[5]城乡统筹视角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山东省胶南市为例[J]. 郭艳红,李红兵,孙文彪,赵奎涛. 城市发展研究. 2011(11)
[6]中观视角下西宁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 宋成舜,翟文侠,刘成武.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9)
[7]我国开发区(工业园区)用地现状及科学用地建议[J]. 包卫兵,徐培华,李成慧. 国土资源. 2011(09)
[8]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浙江省为例[J]. 李焕,徐建春,李翠珍,徐知渊,范晓娟.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04)
[9]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研究——以龙海市九龙江地区为例[J]. 郑仰阳,谢正观. 城市发展研究. 2011(05)
[10]大同市建成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宏观评价研究[J]. 谢敏,郝晋珉,郭文华. 国土资源情报. 2010(09)
博士论文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其系统研究[D]. 王广杰.成都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刘瑜.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87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18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