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安全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汽车产业安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我国已然步入世界“汽车大国”的行列。然而,量的增长并没能带来质的飞跃,较之于世界上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我国汽车产业的综合实力仍然相差甚远。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必然要参与到国际经济日益剧烈的竞争环境之中,要想维持自身的健康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产业安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广泛借鉴和吸收现有的与汽车产业安全相关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汽车产业安全进行了评价研究。首先,本文对我国汽车产业的经济特性、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概述,再结合汽车产业安全的内涵,对影响汽车产业安全的几大重要因素进行了总结。其次,本文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评价模型构建了一般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依照一定的简化原则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简化处理,以增强指标体系的实际可操作性,最终得出了一个由七个评价指标所组成的指标体系。再次,基于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参考,本文建立了产业安全的线性评价模型,并根据汽车产业的自身属性对评价模型进行了调整: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本文对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进行了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函数对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同时主要采用专家访谈和文献研究的方式对评价指标赋予了权值;最后测算出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安全度,并在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维护我国汽车产业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最后,本文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了评价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以期能对相关理论和实践起到充实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产业安全 汽车产业 产业安全评价 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47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9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3 研究现状13-16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6-17
- 1.4.1 研究思路16
- 1.4.2 研究方法16-17
- 1.5 研究内容17-19
- 2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概述19-29
- 2.1 汽车产业的经济特性19-21
- 2.2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21-23
- 2.3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23-29
- 3 汽车产业安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9-36
- 3.1 汽车产业安全的界定29-31
- 3.1.1 产业安全的概念29-30
- 3.1.2 汽车产业安全的内涵30-31
- 3.2 汽车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31-36
- 4 汽车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6-48
- 4.1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36-39
-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36-37
-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37-39
- 4.2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39-42
- 4.2.1 指标体系的总体架构39-40
- 4.2.2 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40-42
-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简化42-45
- 4.3.1 评价指标体系的简化原则42-43
- 4.3.2 评价指标体系的简化过程43-44
- 4.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简化结果44-45
- 4.4 评价指标的具体解释45-48
- 5 我国汽车产业安全实证研究48-64
- 5.1 产业安全评价的作用48-49
- 5.2 评价模型的建立49-51
- 5.2.1 产业安全评价的一般模型49-50
- 5.2.2 汽车产业安全评价模型50-51
- 5.2.3 评价模型调整51
- 5.3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51-56
- 5.3.1 数据标准化的原则51-52
- 5.3.2 数据标准化的方法分析52-53
- 5.3.3 标准值的确定53-55
- 5.3.4 数据标准化的结果55-56
- 5.4 指标权重方案56-57
- 5.5 安全度的测算57-59
- 5.6 评价结果分析59-61
- 5.6.1 我国汽车产业安全形势59-60
- 5.6.2 我国汽车产业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60-61
- 5.7 我国汽车产业安全维护对策61-64
- 6 总结与展望64-66
- 6.1 总结64
- 6.2 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69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9-71
- 学位论文数据集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维达;刘亚宁;曾辉;;我国汽车产业安全的总体评价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11年05期
2 邓立治;何维达;;我国船舶产业安全状况及问题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3 王坚;加强运行监控 确保产业安全[J];上海工业;2004年10期
4 闫邹先;;上海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实证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卫教善;;年终专稿之五 金融危机后我国汽车产业安全的对策研究[J];汽车与配件;2010年01期
6 陈艳飞;;汽车产业安全预警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5期
7 王祖德;;我国汽车行业产业安全及政策建议[J];天津汽车;2008年02期
8 卫教善;;金融危机后我国汽车产业安全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汽车与配件;2009年50期
9 林玉华;2005年全国重点行业维护产业安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J];石材;2005年07期
10 王祖德;;我国汽车行业产业安全及政策建议[J];汽车与配件;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维达;;“入世”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2 毛政发;;FDI对我国的产业控制模式及法律对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满芳;;我国软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A];第三届全国软件测试会议与移动计算、栅格、智能化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卫教善;黄中荣;;我国汽车产业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5 何维达;何昌;;中国“入世”后农业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6 史言信;;论中央企业重组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市商务局局长 徐炜;积极应对贸易争端 维护我市产业安全[N];宜昌日报;2005年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段一群邋李东;构建产业安全机制 提升国际竞争能力[N];光明日报;2007年
3 步欣;2008年度中国产业安全状况评估报告发布[N];国际商报;2009年
4 吴中宝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贸促会,经济学博士;推进依法行政 维护产业安全[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郑巧 实习记者 刘方圆;加强产业安全研究,,提升产业竞争实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王斐;维护我国产业安全[N];人民日报;2013年
7 牛建宏;以推动国家产业安全与发展为己任 深化产业安全理论研究[N];人民政协报;2013年
8 景玉琴 吉林财经大学;维护产业安全根本途径[N];经济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裴s
本文编号:326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26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