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县级市二、三产业承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潜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05 14:29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经济总量不断刷新世界排名,到2010年升至世界第二,与此同时国内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尤其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日益凸出,其发生背景是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快速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等,因此就业问题并不单纯是劳动力问题。从系统观点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不是孤立现象,它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个侧面。因此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现实意义,还具有理论意义。 本文首先从理论逻辑上分析了城市体系的演化过程。分工发展不仅引起生产力提高和产业发展,而且还对整个经济组织结构的演变乃至城市组织及其体系的演化具有深远意义。而自由个体对职业的自由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经济组织形式,即经济组织、产业组织以及城市组织与基于自由个体的分工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换句话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与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发展是一个问题的3个方面,而最适合分析此问题的经济理论莫过于新兴古典经济学。 县级市作为城市体系的一个层级也具有承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潜力。结合城市体系中县级市所处的地理区位和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背景下,县级市承载转移...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承载能力的含义
        1.3.1 承载力概念的含义
        1.3.2 人口承载力概念的由来和发展
    1.4 国外研究现状
    1.5 国内研究现状
        1.5.1 理论方面
        1.5.2 实证研究方面
        1.5.3 小结
    1.6 研究内容和方法
        1.6.1 研究方法
        1.6.2 构思与安排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
    2.2 新兴古典框架下城市体系的理论基础
        2.2.1 分工理论
        2.2.2 交易费用理论或制度经济学
        2.2.3 个人主义
        2.2.4 库恩塔克定理
第三章 分工演进与三级城市体系结构
    3.1 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的特点
        3.1.1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3.1.2 超边际分析的特点
    3.2 城市体系结构
        3.2.1 交易成本的设定
        3.2.2 交易成本与城市体系布局
        3.2.3 城市体系层级关系
    3.3 城市体系演化模型
        3.3.1 个人决策问题
        3.3.2 模式及组织结构
        3.3.3 模型求解
        3.3.4 模型解释
    3.4 小结
第四章 县级市二、三产业的吸纳能力分析
    4.1 劳动力转移和城市政策
    4.2 中国县市的承载能力问题
    4.3 县级市第二、三产业承载吸纳就业能力
        4.3.1 县级市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
        4.3.2 结果分析
第五章 总结及建议
    5.1 总结
        5.1.1 理论方面
        5.1.2 实证方面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本文编号:4029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4029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8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