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电影产业辅导金政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台湾地区电影产业辅导金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台湾地区的电影辅导金政策自1989年正式实施以来,已历经了二十几个年头,其间辅导金补助事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成熟,不仅补助金额日益增多,补助类型也逐渐齐全。然而,作为一把双刃剑,辅导金在备受推崇之时,也依旧饱受争议。本论文在结构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对于台湾地区电影产业发展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通过了解台湾地区电影产业的整体状况,探寻其所面临的四重主要困境:资金匮乏;外片排挤;影片晦涩难懂,产业结构失衡。资金的匮乏,使得很多影片无法如期拍摄,更无法用重金打造宏大场景。在不能追求大制作的情况下,很多影片只得拍摄低成本的小众影片,而制片业也由于资金、题材等限制逐渐在产业环节中处于劣势,被发行业凌驾于上,致使整个产业结构处于失衡状态。产业内部结构的失衡,使其无力对抗来自美片的冲击,内外夹击下,台湾地区电影产业的整体状况并不理想。在市场自身这只“无形的手”,难以调节电影产业遭遇的困境时,政府政策便如同一只“有形的手”,发挥了调控的作用,本文的第二个部分便是对台湾地区政府施行的电影政策进行梳理,以期从宏观上介绍台湾地区电影政策流变的过程。自50年代至今,台湾地区政府根据政治环境、产业状况等制定了多项电影政策,而当中最受电影界关注的,则是辅导金制度。本文的第三个部分着重介绍了台湾地区电影辅导金政策的相关信息,以政策原文为主,呈现多样化的辅导金补助类型。虽然名目众多的各项辅导措施或多或少地收获了一些实际效益,但这项辅导金政策自1989年实施以来,便饱受争议。有人主张继续发挥辅导金的实际绩效,也有人主张让辅导金除役退伍。究竟政府是否该将有形的手介入艺术?如果介入,那么,介入动机是为了票房大卖还是赢得国际奖项?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资源该如何分配?发放对象是否在遵循公平的基础上使辅导金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评审委员又是否经得起历练?本文的第四个部分便集各家之言,将政府角色、辅导金定位、辅导金政策执行这备受争议的三大方面一一呈现。本文通过梳理台湾地区电影产业的历史、现状与困境,台湾地区电影政策的演变,以及台湾地区电影政策中辅导金措施的概况、施行成效的争议四个方面,从而由浅入深地探讨台湾地区电影产业辅导金政策的状况,一来运用最新搜集的资料,及时更新对于辅导金政策的研究,二则在把握台湾地区电影产业及政策发展的基础上,介绍辅导金相关概况,多角度地呈现台湾地区人们眼中的辅导金制度。
【关键词】:台湾地区电影产业 辅导金 电影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4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5
- 一、研究动机9-11
-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11-12
- 三、研究方法与架构12-13
- 四、研究现状与意义13-15
- 第二章 台湾地区电影产业的概况15-29
- 一、台湾地区电影产业的历史(1907-2007)15-20
- 二、台湾地区电影产业的现状(2008年以后)20-23
- 三、台湾地区电影产业的困境23-29
- 第三章 台湾地区电影政策的嬗变29-41
- 一、50年代电影政策29-30
- 二、60年代的电影政策30-31
- 三、70年代的电影政策31-32
- 四、80年代电影政策32-34
- 五、90年代电影政策34-35
- 六、21世纪电影政策35-41
- (一)挑战 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35-37
- (二)电影产业五年旗舰计划37-41
- 第四章 台湾地区电影辅导金政策概况41-62
- 一、辅导金政策简介41-44
- 二、直接补助44-60
- (一)制作补助:44-50
- (二)剧本补助50-53
- (三)行销映演补助53-57
- (四)票房及影展奖励57-60
- (五)人才培训60
- 三、间接补助60-62
- (一)减税60
- (二)电影事业优惠贷款60-62
- 第五章 台湾地区电影辅导金政策之争议62-79
- 一、政府角色62-67
- 二、辅导金政策的宗旨与绩效67-74
- 三、辅导金政策的实际运作74-79
- (一)评审工作的展开74-75
- (二)具体政策的执行75-79
- 结语79-80
- 参考文献80-83
- 附录83-101
- 致谢101-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长伦;积极探索发展电影产业[J];文化时空;2002年08期
2 罗燕翎;电影产业、电影质量与综合标准化[J];影视技术;2005年01期
3 周铁军;;电影产业的税法供给[J];电影评介;2007年11期
4 李毅超;;浅析我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基于对票房收入的分析[J];职业圈;2007年08期
5 孙春生;陈振英;;发展我国电影产业的政策建议[J];电影评介;2008年11期
6 本刊记者;;打造中国首个手机电影产业基地 圆你3G时代的电影梦——2007中国(成都)国际手机电影年度盛典隆重举行[J];中国电影市场;2008年01期
7 周雯;王卓明;;数字格局中电影产业的战略处境和策略选择[J];当代电影;2008年01期
8 陈萌舒;施惟达;;在公共力量下起舞——垄断环境下欧洲电影产业公共资助政策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9 田义贵;;城乡电影产业统筹发展思路研讨会述要[J];电影艺术;2008年05期
10 杨丽媪;;“后奥运时代”:手机电影产业腾飞?[J];上海信息化;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欣;;利用影视载体 繁荣科普创作[A];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2 黄式宪;;新世纪十年:以文化主体创新为根本是时代赋予的使命[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钟大丰;;作为民族电影产业的中国电影文化策略的历史和现实[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张艳敏;;好莱坞的电影产业之路[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5 张燕;;香港电影产业:亟待拯救——2002年暑期本土票房带来的思考[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6 李德成;;发展数字电影产业的几个基本法律问题[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2005)——电子法与电子商务时代的传统知识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军;利润是电影产业的商业原点[N];中国电影报;2008年
2 唐榕 本报副社长、副研究员;营造电影生态 推动电影产业[N];中国电影报;2010年
3 尹晖;数字电影产业园筹建工作获认可[N];无锡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孙喜保 实习生 张东岳;国产电影产业的春天还有多远[N];工人日报;2013年
5 特约专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刘藩;电影产业的创意研发短板[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徐毅成;从“泰V纭贝婵吹缬安德蚁骩N];文学报;2013年
7 赵军;2013年电影产业的第一次雾霾[N];中国电影报;2013年
8 撰稿 杨学聪 金晶;“大数据”如何对电影产业发挥作用[N];经济日报;2013年
9 北京商报记者 肖湘女;“大数据”如何驱动电影产业[N];北京商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许金波;乐山电影产业迎来大发展[N];乐山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柳;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刘学明;电影产业竞争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3 赵卫防;香港电影产业流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高铖;基于SCP分析框架的中国大陆电影产业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星;我国电影产业的运营机制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李燕;“资本为王”时代的中国电影产业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3 罗誉;中美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鹏;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我国电影产业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朱效永;中韩电影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2年
6 张云;中美电影产业比较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7 朱江水;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电影企业融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宋蒋萱;我国电影产业财税扶持政策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齐泽;《蝗灾之日》:一部创新性的好莱坞小说[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包美兰;电影产业筹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台湾地区电影产业辅导金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2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44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