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23:11

  本文关键词: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质量 互动机制


【摘要】:十八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的总体布局由以前的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由此可见,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甘肃省地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虽其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甘肃省产业发展重心在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里又以资源依赖型,能源耗损型工业为主,其内部结构极为单一,综合发展性较差。导致甘肃省经济增长受外界影响巨大增长不稳定。近年来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问题有逐渐严重的趋势。而因为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天灾也日益频发,如平凉肃南洪灾、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等,使全省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分析,建立符合甘肃省特殊环境的科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指标体系并搜集2003到2013年甘肃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和互动关系模型以及一元回归分析法,分析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中发现甘肃省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关系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结合甘肃省的现实情况,为协调好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如建设科学的价值体系,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重新设计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并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为推动甘肃省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甘肃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如推进产业生态转型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同时,为推进甘肃省构建基于“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提供现实参考,政府引导绿色产业构建,制定优惠政策激励绿色消费,加大绿色消费理念的推广,运用法律手段约束和保障绿色消费行为,鼓励企业大力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
【关键词】: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质量 互动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22;F1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章 绪论6-13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6-7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7-10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主要创新点及技术路线10-13
  •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关系理论基础13-15
  •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13
  •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理论13-14
  • 第三节 协调与协调发展理论14-15
  • 第三章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关系模型构建15-22
  • 第一节 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界定15-16
  • 第二节 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16-18
  •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评价方法18-22
  • 第四章 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互动关系的总体评价22-36
  • 第一节 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22-25
  • 第二节 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关系的评价25-33
  • 第三节 评价结果分析33-36
  • 第五章 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水平预测分析36-42
  • 第一节 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预测分析36-38
  • 第二节 甘肃省生态环境水平指数预测分析38-40
  • 第三节 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互动度预测分析40-42
  • 第六章 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经济互动发展对策42-46
  • 第一节 转变甘肃省生产方式42-44
  • 第二节 转变甘肃省消费方式44-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0
  • 后记50-51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成平,白恩培;努力搞好黄河上游生态环境建设[J];当代生态农业;2000年Z1期

2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J];发展;2000年06期

3 王军;打好生态环境建设硬仗[J];兰州学刊;2000年03期

4 赵世亮;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J];中国贫困地区;2000年03期

5 马卫东;生态环境建设四谈[J];陕西水利;2000年02期

6 郭振德,李正墨;加快山西生态环境建设的探讨[J];学会;2000年06期

7 覃 群;保护生态环境 动物聚会观佳景[J];沿海环境;2000年10期

8 王文楷,王超,刘爱荣,刘荷芬,宋金叶;黄河水患灾害与生态环境建设[J];中国减灾;2000年03期

9 王本兴;生态环境生产与持续发展[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杨崎筠;;农民对生态环境建设有“五忧”[J];农村工作通讯;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礼先;;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配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杜开锐;;天津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管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赵文焕;;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构想[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丛;马利民;;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5 黄国勤;;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柏玉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探讨[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兰桂山;;纵论丰宁县科学治理生态环境的典型经验与做法[A];2009新华杯迎国庆60周年畜牧兽医科技论文集[C];2009年

8 范广鹏;;鞍山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梁流涛;诸培新;;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理及其管理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胡民芳;;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亚楠;旅游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N];中国旅游报;2003年

2 潘玉君;简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补偿问题[N];光明日报;2004年

3 庞贤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N];广西日报;2004年

4 河北唐山 马永平;建立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N];中国建设报;2002年

5 吕志雄;生态环境要好[N];河南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青山;政府应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四川日报;2006年

7 党毅;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初现成效[N];固原日报;2008年

8 记者 朱扬;调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恩施日报;2010年

9 中国人民大学 张巧云;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谋划生态环境建设[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张巧云;从科学发展高度谋划生态环境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炎秋;武陵山片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彭永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支撑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薛占海;生态环境产业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海超;重庆松藻煤矿区生态环境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芳;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及其与城市化效率的时空分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闯;辽宁省大洼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陆媛媛;宁夏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协调关系测度[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年立辉;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彭雨晨;内江—荣县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6 高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7 黎显平;北京城市动态扩展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8 胡丹丹;网络生态环境下的话语情感义表达形式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9 周淑贤;地方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10 郭静静;中国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60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560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2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