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分解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效率理论的高技术产业增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年
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分解研究
刘宽斌
【摘要】:本文是关于中国玉米生产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实证分析,研究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对于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2004~2010年全国以及三大玉米生产区域(北方,黄淮海,西南)的玉米生产TFP进行了综合测度,分析中国三大生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其分解,对比各生产区域之间的差异,分析TFP的增长源泉,找到影响玉米生产TFP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发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玉米生产呈现明显的集中化趋势,近期玉米生产成本快速攀升主要源于投入品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西南地区土地碎片化高于北方地区和黄淮海地区,西南地区户主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北方地区和黄淮地区。(2)玉米受灾情况,土地碎片化以及农户户主受教育程度均是影响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3)中国玉米生产TFP增长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在技术效率改进方面,西南地区情况相对较好,北方地区情况最差;在生产技术改进方面,北方地区效率最高,黄淮海地区效率最低;在规模效率方面,三个地区规模效率都比较低。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研究提出了改善玉米生产TFP的政策建议:建立玉米生产重点区域,重点发展和扶持优势区域;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提升玉米种植人员的知识水平;鼓励农民土地的合并,减少农户种植地的地块儿数量;增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促进科学合理地种植玉米,降低资源浪费行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6.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方福前;张艳丽;;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1—2008年Malmquist指数方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9期
2 赵芝俊;袁开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1985—2005[J];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03期
3 吴世香;;试论农业保险与当代农业的发展[J];商业经济;2009年11期
4 王国顺,谷金花;湖南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年10期
5 郑循刚;;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年2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志迎;基于效率理论的高技术产业增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张清霞;浙江农村相对贫困:演变趋势、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07年
3 杨建青;中国奶业原料奶生产组织模式及效率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琳;;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与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2 杨传喜;张昭;张俊飚;;农业技术引进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3 申探明;姜雅莉;;中国苹果主产区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北方园艺;2012年13期
4 马鹏红,黄贤金,于术桐,邬震;江西省上饶县农户水土保持投资行为机理与实证模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5 孙会首,黄贤金,钟太洋,杨旭红,于术桐,马宗伟;区域农业市场化发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6 杨美丽;周应恒;王图展;;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影响——基于地区面版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7年03期
7 杨杰;叶小榕;;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动态分解研究——以2000-2008年我国30个行政区域数据为样本[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潘敏;;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与选择——基于面板数据的辽宁现代农业问题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4期
9 姚增福;郑少锋;;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步与效率损失测度——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省际数据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6期
10 左莉;武春友;;二次孵化与高技术产业化的关系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淑萍;我国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协同的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王晓辉;中国植物油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洪燕真;基于农户经济视角的油茶供给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郝晓燕;中国乳业产业安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吴连翠;基于农户生产行为视角的粮食补贴政策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郑循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邓蕾;中国集装箱港口企业生产率测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姚增福;黑龙江省种粮大户经营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分类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初步认识[J];安徽科技;2002年08期
2 林毅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有新的战略思路——评世界银行新的“惠及贫困人口的农村发展战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莫志宏;沈蕾;;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崔世娟,魏刚,陈良猷;中国生产率初步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刘勇,孟令杰;测量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SFA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6 王树进;提高奶业竞争力的产业化路线与模式探讨[J];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7 彭小兵;风险投资模式构造及于重庆高技术产业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邱华炳,庞任平;风险投资交易设计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9 林金忠;聚集经济与国有企业规模结构优化[J];财经研究;2001年04期
10 王冠;反贫困与农村扶贫开发综述[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匡致远;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因素和产业聚群[D];暨南大学;2001年
2 唐华茂;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王宏峰;高技术产业融资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蒋瑛;高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唐中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陈大雄;高新技术产业评价与发展研究——兼论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中南大学;2004年
7 曹暕;中国农户原料奶生产经济效率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敏;;价格不一定随生产率提高而降低[J];金融研究;1985年05期
2 吴超敏;近年来四川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分析[J];财经科学;1990年01期
3 吴超敏;;四川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分析和对策[J];计划经济研究;1990年01期
4 陈云卿;生产率与小公司应用新技术的相互关系[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7期
5 张树武;生产率管理系统模型及实践意义[J];系统工程学报;1995年03期
6 刘志铭;服务企业生产率提高的障碍及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年03期
7 刘志铭;服务企业生产率提高的障碍及对策[J];商业经济文荟;2000年02期
8 徐宏毅,陶德馨;服务业生产率低下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6期
9 villuck;;新经济带来生产率奇迹[J];科技创业;2002年03期
10 ;重视生产率提高生产率——2005中国生产率高峰论坛在京举行[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国君;郭蓉;朱平芳;;中国生产率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的微观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与R&D[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2 马甜;;中国电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对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赵凤芹;申德超;刘远洋;张祖立;;挤压系统参数对秸秆挤压膨化机生产率的影响[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4 戴平生;陈建宝;;我国省域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夏沁芳;许晓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生产率提高——基于1978-2008年北京市金融服务和科技服务的定量分析[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祝侃;俞秀宝;于忠军;;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在煤炭企业的应用[A];世纪之交的煤炭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蒲郸名;;论雾化负离子健身香烟与生产率发展[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久;[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N];证券日报;2003年
3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本报实习生 赵方宇;[N];文汇报;2009年
4 郎楷淳 编译;[N];经理日报;2002年
5 郑世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N];经济观察报;2013年
7 王心见;[N];科技日报;2004年
8 ;[N];人民邮电;2002年
9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N];证券时报;2013年
10 ;[N];北京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祝接金;中国地方政府科教支出的生产率改进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宽斌;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分解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孙默涵;无形资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3 郭婧;从人力资本提升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跨国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贺力;我国软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5 王殿武;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空间效应[D];吉林大学;2014年
6 刘轶;对全球原铝产业2000-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杰;中国金融发展与生产率关系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8 黄净;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王磊;“文化资本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10 林伟;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内在机理探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效率理论的高技术产业增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2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7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