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产业的技术创新联盟运行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 智能交通产业是源于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技术的产生及其推广应用,并融合了其他相关应用技术的现代化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在改善交通的同时形成了产业。智能交通产业对于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带动汽车、机电、通信、微电子、计算机及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的产业之一。而伴随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公认的企业、产业及国家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动力和源泉。而目前我国基本以“自上而下”模式进行的技术创新的成果实用转化率比较低,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以智能交通产业为例,目前我国ITS产业的发展主要在关键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和产业链整合方面受到相当大的制约,迫切需要通过新的发展模式来寻求出路。本文从产业创新联盟的角度探讨了智能交通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和技术创新问题。通过研究技术创新联盟的内涵、特征,以及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比较分析智能交通产业的技术创新联盟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而为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创新联盟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及建立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必要性、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以及对广东省构建智能交通产业技术联盟的案例研究。其中在对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的研究中,分析了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比分析了国外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在古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建立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必要性。在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的研究中,主要阐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盟友选择机制、知识转移机制、绩效激励机制和熵流控制机制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广东省构建智能交通产业技术联盟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创新有如下几点:第一,本文创造性的运用经济控制论,将政府协调作为我国技术创新联盟运行的外部强化机制。第二,创造性的将技术溢出效应应用于古诺模型,并由此得出结论,技术创新联盟比独立的进行研发生产所获得收益更多,为我国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广东省为例,研究分析了广东省行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状况,并提出了联盟运行的可行性建议,以期能促进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环球化与科技环球化历程的加速,技能创新越来越成为公认的企业生长和竞争力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在我国,恒久以来的教诲、科研和生产办理体制造成科技研发职员会合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技能创新气力相对单薄。有关观察评释,美国企业的研究开辟职员约占天下研究开辟职员的80%,日本占67%,而我国仅占20%左右。我国近2/3的大中型企业还没有技能创新或研发机构,快要一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没有正式开展技能创新运动,发达国度的技能创ff的主力军是企业,技能创新的主体是种种企业,一样通常环境下,企业不但仅从事技能开辟研究和技能应用研究,乃至还要从事底子技能研究。而直到如今,我国的技能创新仍旧根本上照旧由上而下,大多数在高等院校和科技研发机构,而髙等院校和技能研发机构研究的结果的转化率又非常低,这就都严峻地制约了我国科技和经济的生长。
而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很难占据所需的全部智力资源,必须要借助外部资源来推进和改善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效利用和促进企业自身、大学、科研院所等其他的技术创新资源的合作就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地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的合作正逐步走向比较髙级的形式——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所谓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技术科学研究院所根据共同的目标而结成的以进行开发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或新的专业项目并进而获取技术竞争的优势的战略联盟。技术创新的联盟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技术创新联盟要求每个成员之间要达成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目的。这样,不仅仅能够解决一次性的技术创新关联交易产生的不确定性所给企业带来的技术创新合作风险问题,而且也可以使高等院校在承担一定的风险的同时还能够获得比较丰厚的回报,所以,技术创新联盟成为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目标的而进行的战略性选择。然而,由于我国现有的技术创新联盟的实际运行效果因为技术创新利益分配、技术创新风险的分担、技术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大多数还不太理想。
....................................
1.2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基于以上的配景,本文将通过研究技能创新同盟的内在、特性,以及技能创新同盟的运行机制,阐发智能交通财产的技能创新同盟运行机制,进而为切合我国国情的技能创新同盟提出针对性的计谋发起。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及技术创新需求、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以及对广东省构建智能交通产业技术联盟的案例研究,其中在对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的研究中,分析了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比分析了国外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在古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建立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必要性。在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的研究中,主要阐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盟友选择机制、知识转移机制、绩效激励机制和熵流控制机制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广东省构建智能交通产业技术联盟进行研究。
....................................
2技术创新联盟的相关研究综述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智能交通产业
智能交通财产简称ITS财产,重要是指在门路办法底子上,集成运用先辈的电子信息技能、数据传输技能、传感技能、体系工程技能以及盘算机处置处罚技能等技能,从而创建起的一种当代化的综合运输管理体系。一样通常而言,ITS财产所涉及的重要内容包罗交通讯息采团体系、信息处置处罚阐发体系和信息公布体系等方面,其宗旨在于科学公道地引导和控制交通流,运用当代科学技能管理和管理都会交通,在保障交通宁静的同时提髙现行门路网络底子的运行服从,节省地皮资源,最大大概地低落能耗,淘汰交通污染。通过ITS技能,交通底子办法可以大概在更大范围内、更好地发挥作用,交通运输的办事程度也可以大概得到大幅度提拔。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ITS财产在进步门路交通的宁静性和机动性,淘汰壅闭,提拔既有路网的通畅本领,低落门路运输分外是汽车运输对情况的影响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ITS财产的重要办事工具为公路交通,但是,从将来的生长趋向来看,随着ITS体系的不停优化升级,ITS财产将不但仅范围于简朴的公路交通体系,而会形成一个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模子,为当代交通运输的康健生长提供精良的支持和办事平台。
......................................
2.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关于智能交通的相关文献研究
(1)智能交通运输技术发展综述
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 GM)和RCA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自动驾驶系统试验,这个系统使用雷达自动跟踪前方车辆。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提出MAC系统和机械试验所进行的自动驾驶实验。1986年,欧洲19国的政府、公司和大学建立了 PROMETHEUS (使欧洲交通最高效并最安全的工程)工程,致力于改进欧洲的交通系统和交通问题,该计划包括对公路系统的改进和把公路交通与其他形式的交通合成一体,其中各个项目的重点还是放在对车辆的改进上。在1991年欧洲工业部、交通部和欧洲委员会共同成立了 ERTICO组织,ERTICO最初的目的是道路交通,但是它的研究方向也逐渐涉及的多种交通服务:铁路、水运和航空运输。在1998年上半年,ERTICO开始进行新的研究方向,它们包括:数字声音广播(DAB)、系统结构(KAREN)、视频援助(VERA),安装于卡车上的车载计算机(COMETA)。1990 年 IVHS(Intlligent Vehicle-Highway Systems)美国项目成立,实现了为车辆道路系统的幵发与实施融合各个分散组织与所需技术。1994年IVHS美国更名为ITS美国,美国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从过去的以州政府或地方政府为主的方式进入到以联邦政府宏观指导调控、共同投资的方式。在1997年,由美国交通部、通用汽车公司、加州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和其他学院共同成立了国家自动高速公路系统协作组织,该组织在加州高速公路演示了不同的、完全自动化的测试车辆,在这期间,美国的其他一些机构也积极从事ITS的研究,他们包括俄亥俄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密西根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1973年,日本的国际贸易与企业省开始了有关 CACS(Coniprehensive Automobile Control System.整体汽车交通控制系统)项目的研究,CACS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幵发和测试一种车载动态路线指示系统上。在1987年,日本交通管理技术协会在NPA的指导下联合一些企业,幵始研究更先进的移动交通通信系统。1991年,日本国家警察机构,建筑部和通信部共同创建了 VICS(车辆信息与通信系统)。在1993年,国家警察机构和一些公司成立了联合交通管理协会,共同研究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智能整体TV摄像机网和其他相关系统。1996年7月,5个政府机构联合制定、发表了关于推进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整体构想,它成了今后日本ITS工作的主要计划,并指定了 20个服务内容和9个幵发领域。
...............................................
3 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对比分析 ...........................33-61
3.1 智能交通产业的特点与作用 ....................33-39
3.1.1 智能交通产业的基本特点 .....................33-38
3.1.2 智能交通产业的主要作用 ...........38-39
3.2 国外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概述............... 39-47
3.2.1 美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40-42
3.2.2 欧洲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42-45
3.2.3 日本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45-47
3.3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情况 ................47-52
3.3.1 我国政府在推动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方面的相关情况............. 47-48
3.3.2 智能交通发展过程中的研究及国际交流情况..................... 48-49
3.3.3 智能交通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49-52
3.4 我国建立智能交通产业技术联盟的必要性 .................52-58
3.4.1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存在的不足 ..........52-53
3.4.2 制约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53-56
3.4.3 我国建立智能交通产业技术联盟的必要性 ..................56-58
3.5 本章小结 .........................58-61
4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 .................61-91
4.1 技术创新联盟的外部强化机制................ 61-64
4.2 技术创新的内部运行机制.......... 64-89
4.2.1 合作伙伴的选择机制 .............64-70
4.2.2 信任机制 ........................70-74
4.2.3 知识转移机制 ..............74-80
4.2.4 协同创新机制........... 80-83
4.2.5 利润分配机制............ 83-86
4.2.6 熵流控制机制............. 86-89
4.3 本章小结 ...................89-91
5 广东省智能交通行业的技术创新联盟构建
5.1广东省ITS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产生背景
经过“十五”时期的生长,广州信息服务领域市场已部门形成。如今,已经创建了交通控制体系,大部门城区路口实现交通讯号控制;创建了闭路电视监视体系、电子警察(交通违章监摄管理体系)和路面车流监测体系。都市大众交通讯息管理方面,创建了大众交通定位调治及信息宣布体系。还创建了出租车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出租车安顿了该体系终端,包围率到达80%以上。在都市交通管理信息处理处罚和业务管理方面,已经创建了省、市、县三级交警部门谋略机联网体系,各都市均普遍应用无线电通讯网举行交通调治指挥;在交通劝导与信息服务方面,广州市配置了国家十五智能交通体系共用信息平台,利用网络、手机、PDA、车载配置宣布交通讯息,举行交通劝导等。
..............................
结论
作为一种以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现代化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ITS已成作为一种以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现代化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ITS已成为解决交通运输供需匹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性手段之一,并在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一种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以美国、日本及西欧典型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在rrs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其本国及本地区的交通运输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我国ITS产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ITS技术还比较落后,相对成熟的部分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还非常有限,ITS的产业化程度也还很低,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和企业竞争力都相对落后。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 ITS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发展,并束缚了 ITS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推动作用。
ITS产业化是一个艰巨而又宏观的系统工程,需要中央到地方、大学到企业的全面规划和联合,同时需要国家在财力和政策上扶持。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ITS产业化道路将是比较艰巨的。通过回顾发达国家ITS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总结发达国家在ITS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上的经验,并结合我国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特点,笔者发现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模式是适合于我国ITS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参考文献:
- [1] 生延超. 创新投入补贴还是创新产品补贴:技术联盟的政府策略选择[J]. 中国管理科学. 2008(06)
- [2] 何卫平,龙昀光,马亮. 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技术联盟发展问题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08(08)
- [3] 陈宝明. 产业技术联盟:性质、作用与政府支持[J]. 中国科技论坛. 2007(07)
- [4] 李莉,党兴华,张首魁. 基于知识位势的技术创新合作中的知识扩散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04)
- [5] 吉峰,周敏. 基于联盟的企业技术创新策略关键成功因素研究[J]. 科技导报. 2007(01)
- [6] 刘元芳,陈衍泰,余建星. 中国企业技术联盟中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来自江浙沪闽企业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08)
- [7] 党兴华,李莉. 技术创新合作中基于知识位势的知识创造模型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5(11)
- [8] 陈华,陈建,戴淑燕. 高科技企业技术联盟管理[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04)
- [9] 王宏起,刘希宋. 高新技术企业战略联盟的组织学习及策略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5(03)
- [10] 王昌林,蒲勇健. 企业技术联盟治理机制[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本文编号:9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9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