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构建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移动电子商务 本体论 移动代理 Web服务 工作流技术 上下文感知计算 CUB服务描述框架 CUB上下文模型 CUB服务发现与选择框架
【摘要】:信息经济席卷全球,成为经济运行的主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运营模式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服务、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等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的移动信息时代。移动电子商务正是凭借其服务对象的移动性、服务要求的即时性、服务终端的私人性和服务方式的方便性等新颖的特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然而目前移动终端设备屏幕狭小、文本输入方式单一、输入不便、电池寿命短、存储与计算处理能力有限等问题以及所处无线网络环境的带宽有限或不稳等限制,使得移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还很难保持长期稳定的连接,对移动用户开展一些关键商务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对于目前大量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用户需要频繁地访问服务去获取交易的机会,这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从海量的商品或服务去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另外,移动电子商务与现有的电子商务一样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繁琐复杂的商务活动(商品、服务查询或浏览,选择、协商、选购、支付、运输、售后服务等)仍缺乏一种自动化的流程,仍需要用户积极参与每个步骤的商务活动。因此,目前在移动环境下缺乏一个高效开展繁琐商务活动的平台。 本文结合移动代理、Web服务、上下文感知计算以及工作流等新颖技术,构建了一个CUB (Call U Back)个性化的智能移动电子商务平台。 首先,充分利用了Web服务和多代理系统的优势,并参考了WSDL与OWL-S对服务的描述方法,我们提出了一个统一的CUB服务描述框架,使其能充分地表达服务的功能和行为的能力。我们也提出了一个CUB服务质量模型,对服务的非功能属性信息进行统一的描述。最主要的是在本文中提出了抽象服务概念,其对一系列功能相同或相近功能的服务类型的高层抽象描述,用来屏蔽分布式网络平台所提供的服务(A-service与E-service)异构性与多样性问题;我们通过对抽象服务的编排进而组合成了一个抽象商务流程逻辑模型ABPL,为繁琐的多步骤商务活动提供了便利,实现更加强大更加完整的商业增值服务。 其次,根据移动电子商务中用户上下文以及服务信息领域知识信息的种类繁多、数据表达方式各异,采用本体建模的方法,建立了一套支持逻辑推理、便于知识共享,具有明确语义信息和指向性的上下文模型,包括移动电子商务个性化用户本体CUB_USER_ONT和移动电子商务领域服务本体CUB_SERVICE_ONT. 再次,提出了一个基于上下文能适应移动用户环境的动态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发现与选择框架。首先,我们主要设计了一个扩展UDDI标准规范的CUB服务发布中心CUB_UDDI,其能集成与发布Agent与Web服务两类服务,并增加了语义解析与语义扩展能力;其次,针对分布式网络的不稳定性以及服务具有不同的服务质量等因素,提出了基于用户上下文信息的服务发现与选择CUB_SDSA方法和基于上下文的复合工作流的服务发现与选择CUB_CWSDSM方法。其中CUB_SDSA方法首先根据请求用户与服务发布信息中的上下文的相似性,选择与用户当时情境相近的并能完成用户商务活动的功能服务,然后根据这些候选功能服务的QoS属性选择最优的;CUB_CWSDSM方法首先在局部流程服务发现阶段根据请求用户与服务发布信息中的上下文信息的相似性,为每个步骤的抽象服务选择与用户相关的能完成任务的功能候选服务,在全局服务选择过程根据局部最优原理,从而产生了全局最佳的工作流执行计划。最后,根据A-Service与E-Service的不同调用方式,提出了CUB服务调用模型,根据发现的服务具体描述激活具体的目标服务。 最后,我们构建了一个通过移动代理和Web服务交互模式的多层系统框架,使得消费者和商家可以从繁琐的交易环节中解脱出来,降低网上商务活动的网络通信代价。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一个移动商务原型系统,验证以及优化上述提出的方法与模型,从而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展智能商务活动模式,为更加广泛的推广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打好基础。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 本体论 移动代理 Web服务 工作流技术 上下文感知计算 CUB服务描述框架 CUB上下文模型 CUB服务发现与选择框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P393.0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1.1 研究背景10-17
- 1.1.1 无线网络应用现状11-12
- 1.1.2 移动计算环境及其应用现状12-14
- 1.1.3 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现状14-17
- 1.2 本文的研究动机17-19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现状19-20
- 1.4 本文研究开展的假定条件20-21
- 1.5 本文的主要成果21-22
-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22-24
- 第二章 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以及相关方法24-55
- 2.1. 本体与本体论24-34
- 2.1.1. 本体的基本概念24-26
- 2.1.2. 本体的构建过程26-34
- 2.2. 关键技术以及相关方法34-54
- 2.2.1. 多Agent技术34-37
- 2.2.2. Web服务技术37-41
- 2.2.3. 语义Web服务41-43
- 2.2.3.1. 语义Web41-42
- 2.2.3.2. 语义Web服务42-43
- 2.2.4. 上下文与上下文感知计算43-47
- 2.2.4.1. 上下文与上下文模型44-45
- 2.2.4.2. 上下文感知计算45-47
- 2.2.5. 工作流技术47-51
- 2.2.6. 个性化服务相关技术51-54
- 2.3. 本章小结54-55
- 第三章 CUB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系统55-66
- 3.1 CUB系统多层架构55-57
- 3.2 CUB系统的代理角色57-58
- 3.3 CUB服务框架模型58-62
- 3.3.1 CUB服务描述模型59
- 3.3.2 CUB服务质量模型59-62
- 3.3.2.1 CUB服务QoS的多维度量参数60-61
- 3.3.2.2 CUB服务的QoS的描述模型61-62
- 3.4 抽象服务与抽象逻辑工作流服务描述模型62-65
- 3.5 本章小结65-66
- 第四章 CUB上下文模型66-79
- 4.1 移动电子商务个性化用户本体CUB_USER_ONT68-73
- 4.2 移动电子商务领域服务本体CUB_SERVICE_ONT73-78
- 4.3 本章小结78-79
- 第五章 基于上下文的CUB服务发现与选择框架79-106
- 5.1 CUB服务发布模型81-85
- 5.1.1 现有的UDDI数据结构82-83
- 5.1.2 CUB服务发布框架CUB UDDI83-85
- 5.2 CUB服务发现与选择模型85-103
- 5.2.1 上下文感知的服务发现与选择CUB_SDSA模型86-95
- 5.2.2 上下文感知的复合工作流服务发现与选择CUB_CWDSM95-103
- 5.2.2.1 多层工作流管理框架模型95-97
- 5.2.2.2 上下文感知的复合工作流服务发现与选择CUB_CWDSM97-103
- 5.3 CUB服务调用模型103-104
- 5.4 本章小结104-106
- 第六章 CUB智能移动电子商务原型系统106-128
- 6.1 CUB个性智能化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特性106-107
- 6.2 CUB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使用流程107-109
- 6.3 CUB移动电子商务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9-127
- 6.3.1 系统开发环境109-110
- 6.3.2 原型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先决条件110-112
- 6.3.3 CUB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原型系统112-120
- 6.3.4 系统性能评估120-124
- 6.3.5 实例场景应用124-127
- 6.4 本章小结127-128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128-131
- 7.1 主要结论128-129
- 7.2 展望129-131
- 参考文献131-142
- 附录142-150
- 附录A CUB商务系统的相关本体信息142-147
- 附录B CUB系统中相关的消息描述清单147-150
- B-1 用户上下文描述文档实例147-148
- B-2 用户商务活动请求清单实例148-15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50-153
- 致谢153-1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同光;石庆民;张龙昌;苏红亮;;复杂上下文感知的组合服务选择框架[J];电信科学;2011年08期
2 李玲玲;高新;;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移动计算应用[J];软件导刊;2011年06期
3 吕方苏;饶文碧;徐铁城;;基于Rough逻辑粒的不确定上下文推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年04期
4 王斌;邹文;盛津芳;孙英;;新的普适计算环境下上下文缓存置换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1年08期
5 廖俊;张宏;蒋黎明;;一种基于经验共享的服务系统本体信任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年07期
6 叶剑;李锦涛;朱珍民;史红周;杜静;;面向普适计算的分布式模糊推理Petri网建模及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11年07期
7 方路平;严军辉;魏渊洁;谢超;;FPN推理模型在上下文感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年07期
8 姚全营;姚淑珍;黄河;谭火彬;;基于上下文感知和用户组的访问控制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9 李季;刘春梅;;上下文感知在Web服务动态信任计算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22期
10 潘纲;李石坚;陈云星;;ScudContext:信息-物理空间融合的大规模环境上下文服务[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凯;魏鲲;金浩;潘金贵;;一种基于本体的上下文模型[A];第二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6)——第2届中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06)论文集[C];2006年
2 郑笛;贾焰;韩伟红;邹鹏;;普适计算环境下支持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部署框架[A];第二十三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6年
3 王守芳;金浩;魏鲲;仲婷;潘金贵;;上下文感知综述[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4 马骏;曹建农;马超;陶先平;;基于集合的上下文建模和操作[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oral】[C];2011年
5 叶喜勇;陶霖密;王国健;;基于动作理解的隐式交互[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oral】[C];2011年
6 张磊;俞建新;;上下文感知在导游系统中的应用[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7 魏婧;覃征;;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智能用户界面构件模型[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申丽;黄庆明;蒋树强;;区域修正的感知上下文显著性分析[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9 庄彦宇;王汝传;陈志;;基于不确定性推理的上下文感知数据处理模型[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翟晓波;杨放春;;Parlay Framework中基于负载感知的业务发现方法[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乐天 编译;给移动应用加上智能[N];计算机世界;2009年
2 中科院软件所智能工程实验室 关志伟 戴国忠 马翠霞;人机一体[N];计算机世界;2002年
3 乐天邋编译;触摸技术 走进现实[N];计算机世界;2008年
4 易水;计算机专业时文选读(912)[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沈建苗;混合威胁需要新药[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6 孙立峰 杨士强;未来的幸福生活[N];计算机世界;2002年
7 本报记者 张彤;聚焦企业通信的未来战略技术[N];网络世界;2010年
8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如何理解下一代互联网与物联网[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能;上下文感知计算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林甲灶;构建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蒲海涛;物联网环境下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智能交互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立才;上下文感知推荐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黄纬;上下文感知的普适服务组合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6 郑笛;基于上下文感知服务的构件化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刘栋;上下文感知计算技术研究及其在语义Web服务中的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8 李国强;基于用户偏好的个性化业务适变决策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龚向阳;下一代互联网QoS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马翠霞;支持概念设计的手势描述和草图设计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非;普适环境下上下文感知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钟凯;基于本体的绿色施工上下文感知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梁晶;上下文感知计算及其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4 年军艳;普适计算下的上下文感知计算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周平;面向上下文感知计算的反射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彦达;基于上下文感知应用的移动式旅游服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乐;基于本体的上下文感知计算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世利;基于上下文感知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施竟成;面向智能空间的上下文感知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杨会涛;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手持设备用户习惯分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3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dianzishangwulunwen/104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