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的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17-10-30 02:40
本文关键词: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的法律保护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商务企业收集、处理与散播消费者个人信息变得易如反掌,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交换呈爆炸化发展趋势,而不当收集、恶意使用及散播个人信息的现象也日益突出,严重地侵犯了网络消费者的自由、基本权利与正当权益。然而,科学技术并不是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问题产生的罪魁祸首,消费者同企业在信息流转关系上的力量失衡才是始作俑者。平衡网络消费者同电子商务企业和社会在个人信息控制及信息流转参与上的力量失衡和利益冲突正是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问题的解决之道,也是法律保护的关键所在。而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上立法的缺失及行业自律的形式化,非但无法扭转消费者同企业在个人信息及其流转上的力量失衡,无法有效地保护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只能是更进一步导致社会生活中侵害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的现象频频发生。因此,如何在电子商务领域构建合理且高效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制,以平衡网络消费者同电子商务企业和社会在个人信息控制及信息流转参与上的力量失衡和利益冲突,是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有关信息隐私的理论和学说层出不穷,可谓百家争鸣。独处权说、有限地接近自我说、个人信息控制权理论、个人信息财产化理论与个人信息自决权理论等各种理论学说在相互激荡中为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的保护奠定了较为成熟的法理基础。而个人信息自决权理论对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提供了最为恰当、贴切的解释。该理论不仅认识到信息隐私具有个人价值,对个人人格发展及其正当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要求加强个人对信息及其流转过程的参控力,同时,还强调信息隐私具有社会价值,对民主制度的运作、信息经济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其应受制于社会公共利益。简言之,信息隐私既是一个个人问题,也是一个具有集体性、公共性和共同性的社会问题。而如何权衡信息隐私问题的个人性与社会性、信息隐私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对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体制具有导向性影响。依据个人信息自决权理论,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既要保护网络消费者个人的人格利益,尊重信息隐私的个人价值,也应兼顾该信息隐私的社会价值,以国家公权力为中心,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层面构建全面的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体制。 历史是一面镜子。研究美欧截然不同的两种法律保护体制可为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美欧不仅在信息隐私的理论上大相径庭,保护体制上更是南辕北辙。美国注重信息隐私的经济特性,突出其个人价值,建立了以市场调节和行业自律为主导的保护机制。欧盟注重信息隐私的政治属性,突出其社会价值,逐渐形成了以国家与政府主导的立法规制模式,并构建了以信息保护机构为中心的信息保护执行机制。作为一种自律性机制,科技规则也在此两种保护模式下以不同方式发挥作用。然而,这三种模式都存在自身的优势及缺陷,都不足以单独解决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保护问题。事实上,在个人信息数字化的信息时代,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同时涉及政治、经济、科技三重因素,国家、市场、科技三个主体都应发扬各自的优势,法律规范、市场规则、科技标准都应发挥各自的调整功能,国家信息保护机构、行业自律、科技三者都应有用武之地。 通过洞悉该信息隐私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借鉴国外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之先进的理论学说与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法律保护现状,本文认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性保护与系统性调整,强化事前、事中与事后的系统监管,单一的法律体制或纯粹的行业自律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该综合性的保护模式是将国家和立法的主导地位及宏观调控作用,市场和行业自律的基础地位及微观调节作用与网络消费者的自我保护相结合,以此为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构建起全面、合理且高效的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法律保护体制。
【关键词】:电子商务 网络消费者 个人信息 信息隐私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29;D9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引言11-16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11-13
- 1.2 研究方法13
- 1.3 名词界定13-14
- 1.4 论文结构安排14-16
- 第2章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保护问题的提出16-30
- 2.1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问题的具体表现16-22
- 2.1.1 信息收集阶段的不当行为17-18
- 2.1.2 信息处理阶段的不当行为18-21
- 2.1.3 信息散播阶段的不当行为21-22
- 2.2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问题的本质22-24
- 2.3 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法律保护面临的挑战24-30
- 2.3.1 法律保护的现状24-28
- 2.3.2 行业自律保护的现状28-30
- 第3章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法理探析30-44
- 3.1 传统的隐私权理论与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30-34
- 3.1.1 独处权说30-31
- 3.1.2 有限地接近自我说31-33
- 3.1.3 个人信息控制权理论33-34
- 3.2 个人信息财产化理论与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34-39
- 3.2.1 个人信息财产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4-36
- 3.2.2 个人信息财产化理论的缺陷36-39
- 3.3 个人信息自决权理论与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39-44
- 3.3.1 人口普查法案与个人信息自决权39-40
- 3.3.2 个人信息自决权理论的重大突破:信息隐私的社会性40-42
- 3.3.3 个人信息自决权理论与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42-44
- 第4章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的法律保护模式之比较研究44-57
- 4.1 美国的行业自律模式44-47
- 4.1.1 美国行业自律模式的缘起44-45
- 4.1.2 美国行业自律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45-47
- 4.2 欧盟的国家与政府主导的立法规制模式47-51
- 4.2.1 立法沿革及法律渊源概述47-48
- 4.2.2 1995 年《个人数据保护指令》48-50
- 4.2.3 2002 年《隐私与电子通讯指令》50-51
- 4.3 美欧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法律保护模式简评及启示51-57
- 4.3.1 美国行业自律模式简评51-52
- 4.3.2 欧盟的国家与政府主导的立法规制模式简评52-54
- 4.3.3 美欧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法律保护模式之启示54-57
- 第5章 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法律保护的完善57-64
- 5.1 确立国家和立法的主导地位及宏观调控作用57-61
- 5.1.1 完善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的法律保护体系57-61
- 5.1.2 加强政府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中的主导作用61
- 5.2 确立市场和行业自律的基础地位与微观调节作用61-63
- 5.3 网络消费者的自我保护63-64
- 结论64-66
- 参考文献66-69
- 致谢69-70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7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伟;定向广告中个人信息利用的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窦晓坤;我国电子商务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15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dianzishangwulunwen/111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