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增长的成因及趋势分析
本文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进口 国内流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跨境电商 出处:《中国流通经济》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进口贸易是满足居民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2011年以来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口贸易呈现进口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结构特色明显、地区结构趋于多元化、多从沿海地区进口并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的发展特征。得益于市场网络健全、经营费用低、容纳量大和管理灵活等优势,70%~80%的进口生鲜农产品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国内流通。生鲜农产品进口规模增长,主要缘于我国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提升、国内产品结构性短缺、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生产缺乏价格优势、人民币对外升值、自贸区谈判取得成效、打击走私力度加大、进口跨境电商高速发展的综合作用。未来,经济和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增长、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推进、进口跨境电商规范发展和渠道下沉、人民币汇率长期看稳将促进生鲜农产品进口继续增长,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内较难对生鲜农产品进口产生较大影响。
[Abstract]:Import trade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meet the consumer demand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ince 2011, the import trade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has continued to expand, and the product structure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Regional structure tends to be diversified, mostly imported from coastal areas and mainl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l trade mode. The advantages of sound market network, low operating costs, large capacity and flexible management. About 80% of the imported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circulating in China through the wholesale marke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increase of the import scale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mainly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residents' income and the structural shortage of domestic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incidents, lack of price advantages in production, appreciation of RMB, success of free trade zone negotiations, intensified efforts to crack down on smuggling, and the comprehensive rol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mports. The growth of the economy and residents' income level, the accelerated promotion of the free trade zone strategy, the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mports and the sinking of channels, and the long-term stabilization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will promote the continued growth of import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difficult to influence the import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short term through the structural reform on the supply side of agriculture.
【作者单位】: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
【基金】:北京市教委社会科学面上项目“中美贸易失衡条件下北京市对美出口对策研究”(SQSM201110037005) 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商户忠诚度视角下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疏解研究”(17YJC037)
【分类号】:F323.7;F752.61
【正文快照】: 一、引言生鲜农产品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除粮食以外居民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之一。随着人口规模增长、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趋向多样化、品质化,保障居民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就成为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尽管我国是生鲜农产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冬冬;李丽琴;;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的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模式[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2 吴国正;;生鲜农产品跨季销售模式探讨及对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3 张签名;;生鲜农产品宅配:八大特点五大问题[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3年42期
4 董晓霞;我国生鲜农产品居民消费差异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年08期
5 王栋;索志林;李海成;施喜军;于兴业;;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11期
6 林媛媛;;银祥模式对我国生鲜农产品营销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6年12期
7 何德华;周德翼;;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购买行为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年16期
8 高善金;张广文;;加快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J];现代商业;2008年36期
9 陈军;但斌;;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损耗问题及控制对策[J];管理现代化;2008年04期
10 张俊巧;;日本生鲜农产品流通实施技术及其配套建设[J];世界农业;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军;曹群辉;肖红;;基于生长价值跟踪的生鲜农产品采收销售模型[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2 李晋;;冷链中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及发展策略[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张文峰;张小花;刘芹;曾涛;卢娜;;广东省生鲜农产品产后环节布局研究[A];2013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虢佳花;蔡荣;;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与超市化经营——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赵连静;刘X;;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成本管理探析[A];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谢如鹤;邱祝强;;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自组织化分析[A];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扩大内需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论文集[C];2012年
7 肖建华;王飞;李永开;;基于非等覆盖半径的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13其他管理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问题[C];2014年
8 冯颖;余云龙;吴茜;;跨区域直供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石长鸣;生鲜农产品,,何日增产又增收[N];黄石日报;2006年
2 记者杨冰;畅通绿色通道 确保生鲜农产品供应[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吕铭辉;让生鲜农产品:千里之遥,一票直达[N];山东科技报;2013年
4 记者 鲍亮亮;生鲜农产品超市化经营提速[N];安徽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周晓东;生鲜农产品超市化[N];江淮时报;2013年
6 记者 葛西劝 徐华 通讯员 韩瀚 孔思远;保定建立生鲜农产品直销体系[N];河北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崔春华;陕西加速构建生鲜农产品现代流通网[N];陕西日报;2011年
8 记者 刘颖;2013年中国农产品流通大会暨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高峰论坛在京召开[N];现代物流报;2013年
9 记者 于芳;大城市将主要发展生鲜农产品[N];中国食品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邵生余 本报实习生 管沁雨;进军生鲜,电商挑战传统菜场[N];新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娟;模糊视角下生鲜农产品供应网络优化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施浩然;考虑损耗控制的生鲜农产品存储问题及供应链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王磊;保鲜影响消费者效用的生鲜农产品订货、定价及供应链协调[D];重庆大学;2013年
4 毕玉平;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婧;考虑期权博弈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随机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肖哲晖;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消费者信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陈军;考虑流通损耗控制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订货策略及供需协调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张焱;基于可靠性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邱祝强;基于冷藏链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及其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谷强平;中国大豆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宾;基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G公司的RFID投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林梦楠;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伍翠;生鲜农产品中拍卖保留价设置与流拍处理设置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马秋艳;河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万燕芳;三级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收益均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周沛;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障碍性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吴茜;博弈论视角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与协调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杜伟;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用户体验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余云龙;TPL服务商介入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决策与协调[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0 程旭敏;基于期权理论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69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dianzishangwulunwen/146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