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形成的系统动力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电子商务 切入点:信用风险 出处:《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线交易中的信用危机也日益凸显。在线交易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非人格化特性使得交易双方信任更难建立,信用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信用问题产生的本质是由于在线交易主体对信用风险的预期,要做到有效防范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就必须理解其科学内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究其形成机制。为此,本文引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运用系统仿真的方法,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系统进行了系统思考。 首先,本文界定了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概念,提出了表征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基本范畴:感知信用风险率,感知信用风险率即在线交易者感知交易过程中被欺骗的可能性(概率),这一范畴的引入成为后续系统模型构建的必要条件。 而后,本文结合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分析了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系统结构,界定了系统边界。初步将影响感知信用风险的众多因素整合为技术因素、文化因素、交易因素、市场因素、个人因素和管理因素六大类,这六大类因素也就构成了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系统的六个子系统。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系统动力学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系统研究的适用性。系统结构的分析为下部分模型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进一步,本文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分析了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建立了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将因果关系图其转换为可进行系统仿真的系统动力学流图,构建了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最后,本文运用专业的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对构建好的模型进行了仿真。以交易次数为模拟单位,具体模拟了100次在线交易过程中感知信用风险率的变化趋势。并通过改变模型的个人因素和交易因素的相关参数,测试不同参数对系统输出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组成的系统具有显著的积累效应,众多影响因素中,系统输出对于个人的受骗经历变动最为敏感,其次为交易额和个人防范能力,而于信用服务收费率(OTS价格)变动最不敏感。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the credit crisis in online trading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Due to the asymmetric and deperson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establish trust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ransaction. Credit problem has become one of the bottlenecks that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The essence of credit problem is the expectation of credit risk from online trading subject.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credit risk of electronic commerce effectively, we must understand its scientific connot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system dynamics and makes use of the method of system simulation to systematically think about the credit risk system of electronic commerce.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credit risk in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category to represent the credit risk of electronic commerce: perceived credit risk rat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ategory of perceived credit risk rate, that is, online traders' perception of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deceived in the course of trading, has become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ubsequent system models. The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ystem dynam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credit risk in electronic commerce, defines the system boundary, and initially integrates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perceived credit risk into technical factor, cultural factor, transaction factor, etc. There are six categories of market factors, personal factors and management factors, which constitute six subsystems of the credit risk system of electronic commerce. The applicability of system dynamics to the study of electronic commerce credit risk system is explained. The analysis of system structure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xt part of the model. Furthermor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ystematic think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al feedback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edit risk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establishes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bles. The causality diagram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system dynamics flow graph which can be simulated, and the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the credit risk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s constructed. Finally, this paper uses the professional system dynamics software Vensim to simulate the established model. The change trend of perceived credit risk rate in 100 online transactions is simula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the system output is tested by changing the individual factors of the model and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of the transaction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omposed of credit risk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has significant accumulative effect. Among the many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system output is most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of the individual's experience of being cheated. The second is turnover and personal precautionary ability, while the OTS price is the most insensitive to the rate of charge for credit services.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71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秀;崔振洪;;知识管理学演进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10期
2 李蜀湘;颜浩龙;;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联合配送模式仿真研究[J];中国商贸;2010年02期
3 林明水;谢红彬;;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中关于成长的若干思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黄辉;系统动力学: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战略与决策的试验学[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5 本刊编辑部;;预测图书介绍(二)[J];预测;1990年03期
6 郑国相,高鹏,贾天会,尹飞龙,刘素媛,戈素芬;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制定小流域经济建设决策[J];农村生态环境;1994年04期
7 温素彬;基于Excel的存货管理系统动力学仿真[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曲盛恩;;一种系统动力学和平衡计分卡相结合的方法[J];商业研究;2006年06期
9 叶亚芝;张江汀;;循环经济及其平衡关系[J];发展研究;2007年03期
10 张晶;王德岱;;浅论土地承载力研究方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酆明;李习彬;;系统动力学在军械供应系统研究中的应用[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甄富允;杜国志;;系统动力学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张利娟;金丹;;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联合库存研究[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裴伟民;刘树安;徐梅;徐绍良;李长辉;;系统动力学——复杂问题决策的工具[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朱敏;严广乐;;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系统动力学探讨[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6 徐鉴;;时滞诱发的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袁潮清;刘思峰;郭本海;;中国能源经济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其藩;蔡雨阳;贾建国;;回顾与评述:从系统动力学到组织学习[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9 王其藩;姚志平;;系统动力学与浑沌理论[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韩九强;杜行俭;吴彩玲;孙国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通用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的研制开发[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红军;农合机构谨防信用风险[N];金融时报;2007年
2 记者 桂雪琴;海外贸易须警惕信用风险[N];中国船舶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闫立良;中国首批信用风险缓释合约5日正式上线[N];证券日报;2010年
4 睢颖;论信用风险的社会控制[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5 记者 韩雪萌;银监会支持信用风险衍生产品创新[N];金融时报;2005年
6 秦媛娜;信用风险按级论价 短融发行利率跳高[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记者 宋西林;中国信保力助企业“抗寒”[N];中国企业报;2008年
8 南通市对外贸易委员会 郑兴铎;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的控制[N];中国财经报;2000年
9 马一兵;国际贸易中对海运信用风险的防范[N];国际商报;2001年
10 赵晓强;规范关联交易防范信用风险[N];经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长青;信用风险相关性度量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徐志春;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 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顾乾屏;商业银行法人客户信用风险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何建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交通流网络管控系统分析与建模[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5 陈泽鹏;新创小型企业间接融资的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熊大永;信用风险理论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张健;信用风险的度量与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王国栋;信用风险参数估计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薛晓川;含隐变量的生物系统动力学:从单分子到细胞[D];清华大学;2009年
10 刘小坤;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与市场监管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严晖;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连锁超市配送效率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11年
2 王光;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及我国银行应用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陈开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吴文静;基于KMV模型的不同地区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比较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熊枫;中国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琴;供应链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邓善科;基于内部评级法(IRB)的我国商业银行客户信息风险测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流业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武烙,
本文编号:1622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dianzishangwulunwen/162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