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真实性认定

发布时间:2018-06-23 20:48

  本文选题:电子数据 + 真实性 ; 参考:《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伴随着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数据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日渐频繁的出现在民事诉讼及纠纷这一舞台上。如何对电子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准确有效的认定是摆在电子数据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问题。为使电子数据在在民事诉讼中发挥其作为证据应有的作用,对此问题,我们不能回避。相比于传统的物理证据等,客观性、合法性、关联性的特性自不必多说,电子数据还具有高科技性、内在无形性、外在多样性等独特之处。作为一种新型的证据,电子数据证据有其优势所在,也存在一般证据没有的弊端。因而,在电子数据证据采集、提取、保全、真实性的审查判断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美国、加拿大等英美法系国家通过制定成文和判例等手段,已建立起独特的电子数据认定规则,而我国在电子数据证据立法方面的进展则较为缓慢,在民事司法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参考借鉴美加等国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构建起独立的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真实性认证规则体系,并对相关的制度规范加以完善。通过对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及立法层面和实践方面与认定电子数据真实性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完善法律规范,构建真实性认定体系,大力发展新技术,充分运用现有技术手段,构建第三方机构保全制度等建议助力于电子数据证据的审查判断环节,以应对目前司法实践中在电子数据真实性认定方面所面临的窘境,促进诉讼效率的提高,更好的认定案件事实并作出正确的裁判,便是本文的出发点和创新点。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ctronic data, as a kind of independent evidence, appears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on the stage of civil litigation and disputes. How to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 of electronic data accurately and effectively is a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data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make electronic data play its due role as evidence in civil litigation, we can not avoid this proble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evide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ivity, legitimacy and relevance do not need to be said. Electronic data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tech, intangibility, external diversity and so on. As a new type of evidence, electronic data evidence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refore, there will inevitably b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ollecting, extracting, preserving, examining and judging the authenticity of electronic data evidence. At present,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and other Anglo-American legal system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unique electronic data identification rules by means of writing and precedents, while our country has made slow progress in the legislation of electronic data evidence.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in civil judicial practice. In this regard, we should refer to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and at the same time, gradually build up an independent system of authentication rules for the authenticity of electronic data in civil proceeding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to improve the relevant institutional norm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lectronic data in the aspects of civil litigation theory,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in China, and then puts forward to perfect the legal norms, construct the authenticity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vigorously develop the new technolog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technical means to construct the third party institution preservation system and other suggestions to help the examination and judgment of electronic data evidence,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current judicial practice in electronic data authenticity in the face of the dilemma, The starting point and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are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litigation efficiency, to better identify the facts of the case and to make the correct judgmen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莹;英国证据法研究的新突破——评齐树洁教授主编的《英国证据法》[J];政治与法律;2003年02期

2 裴苍龄;也论事实、命题与证据[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03期

3 陈莹;英国证据法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评齐树洁教授主编的《英国证据法》[J];出版参考;2004年09期

4 蒋开富;论我国证据法的立法模式[J];社会科学家;2005年03期

5 阮堂辉;基本人权基础上的科学化——略论影响证据法发展的几个因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张友好;;激情过后的冷思考——《漂移的证据法》简评[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张文峰;;悲观中的希望:证据法将漂向何方[J];法制与社会;2010年04期

8 周维珩;;浅析证据法的本土化建构——读《漂移的证据法》有感[J];经营管理者;2010年10期

9 代云红;;“媒介场”视域中的“多重证据法”[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罗纳德·J·艾伦;张保生;张月波;汪诸豪;;证据法、诉讼法和实体法的关系?[J];证据科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桐杰;;电子文件证据研究[A];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优秀论文选编(二○○二年度)[C];2003年

2 邹玉华;;语言证据的种类及其语义鉴定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祥全;;论武术思想史研究的四重证据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方茂龙;叶发旺;黄树桃;屈云燕;张川;孟苗苗;;复杂性过程的序列证据法[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5 武树辰;;无效宣告案件中利用悬赏征集使用公开证据的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孔嘉;;网络与电子商务诉讼中的证据问题[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程晓燕;;论瑕疵证据之转化[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8 宋强;;中外书证范围之比较[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建伟;为什么证据法不是必修课[N];检察日报;2007年

2 ;中国证据法草案及立法问题探讨[N];法制日报;2003年

3 记者 郭士辉;民事证据法研讨会召开[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张小燕;美国证据法上的最小相关性[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什么是证据:从《天下无贼》谈起[N];检察日报;2005年

6 李亚捷 周 瑾;手机短信作为证据的审查与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刘栋;司法的味道:法律味 程序味 证据味[N];文汇报;2014年

8 记者 王盈;司法公正“证据”面前人人平等[N];长春日报;2005年

9 曹三明;“以证据为基础”是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准则[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 李明春;强化证据办铁案[N];江苏法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明辉;新西兰证据法的演变与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2 俞亮;证据相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周萃芳;司法认知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王舸;证据与事实推理要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朴永刚;案件事实真实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徐晓;过错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鹏;证据概念及属性再思考[D];吉林大学;2006年

2 吕硕琦;法治视野下的口供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3 李大鹏;电子数据证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一辰;科技证据问题初探[D];南京大学;2015年

5 郑令晗;大数据时代云取证的法律困境及其治理[D];海南大学;2016年

6 李晓萍;论职务犯罪自书材料的证据归类与司法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7 孙登华;民事电子数据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法云;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证据保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徐鑫;瑕疵证据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10 李琦;论刑事瑕疵证据的司法补正[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58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dianzishangwulunwen/2058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c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