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关注与采纳行为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兴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关注与采纳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从兴起到迅猛发展引起了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的电子商务已经突破萌芽与酝酿状态、初见规模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巨大进步和服务经济形态的全球扩张,中国的电子商务逐渐向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并表现出移动性(泛在性)、虚拟性、极端数据、个性化、社会性等新兴特征,无处不在、随机应变、虚实结合、电子化服务、交互多媒体成为其发展趋势。 新兴电子商务使个人数据在网络交易过程中通过各种网络形式被收集、利用、传输、公开和出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消费者对新兴电子商务中浮现出的隐私损失感知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1)他们可能被不间断地跟踪或接入,2)他们的信息很容易被传播或者使用。因此开放化、社会化、便捷化、个性化服务带来的隐私问题已经成了新兴电子商务带来的最大困扰之一。 深入研究新兴电子商务消费者的隐私关注,分析隐私关注的影响因素、可能引起的各种消费心理变化以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有利于增强电子商务企业对消费者的理解,有利于电子商务管理机构管理和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利,从而增强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 本研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介绍新兴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关注和采纳行为的研究背景并对本研究的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提出研究问题;其次,对学术界在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和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拓展出新兴电子商务基于隐私关注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框架,包括研究变量的界定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第三,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新兴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关注的前因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对消费者隐私关注的理论框架采用社会调查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从消费者隐私关注的前因、维度和结果三个方面来研究隐私关注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工作,遵循行为研究的社会调查方法和Wallance(1971)提出的科学研究方法论。研究过程中,首先对问题和现象进行观察和归纳,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内容和范围。然后在已有的隐私关注和消费者行为理论基础上,分析、界定研究概念并建立反映概念间关系的研究假设,然后通过隐私关注、信息敏感度、信息接收者、信息使用、感知风险、信任、感知利益等概念与新兴电子商务中消费者行为意愿建立联系,再通过社会调查进行数据收集,利用SPSS15.Ov、AMOS7.Ov、Lisrel8.53v等计算机软件来分析数据并完成对理论假设的验证,以此判断、探索和解释本文理论框架中的问题,并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引发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本研究获得了三个方面有价值的结论: 第一,新兴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关注的前因对隐私关注及其维度的影响结论。在信息敏感度维度中,信息重要性显著影响隐私关注及其控制、收集、认知维度,说明消费者对提供的信息越重视,隐私关注程度会越高;另外,具有担心、焦虑等个性倾向的消费者隐私关注程度也会较高。在信息接收者维度中,声誉与隐私图章显著影响隐私关注的各个维度,消费者对信息接收者是否享有良好的声誉、具有第三方认证的隐私图章越在意说明他们的隐私关注程度越高;熟悉程度则在负面影响消费者隐私关注,消费者的经验程度越高、对信息接收者越熟悉就可能减少他们对隐私的关注程度。在信息使用方面,消费者越关注信息接收者的隐私保护和信息维护情况,隐私关注程度就越高。对安全保护感知来说,对隐私关注的影响不显著,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验证。 第二,消费者隐私关注与采纳行为意愿的结构模型的检验结论。消费者的隐私关注正向显著影响感知风险;消费者的隐私关注对消费者信任和消费者的采纳行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感知风险负向显著影响消费者采纳行为意愿;消费者信任对感知风险的影响不显著;消费者信任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采纳行为意愿;感知利益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的采纳行为意愿。也就是说,对消费者行为意愿有影响的主要变量是感知风险、信任和感知利益。其中,感知利益对消费者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信任;隐私关注对行为意愿的影响非常小,并且主要通过感知风险负面影响消费者的采纳行为。 第三,人口统计变量对消费者隐私关注及其各维度的影响结论。男性和女性在整体的隐私关注水平及其隐私控制权感知水平、信息收集担忧水平和隐私认知水平三个维度上均趋于一致,因此性别对隐私关注无显著影响;年龄与整体隐私关注水平、信息控制感知水平和隐私认知水平显著正相关,对信息收集担忧水平无显著影响;教育程度与整体的隐私关注水平及其各维度(控制、收集、认知)显著正相关;收入水平与整体的隐私关注水平和隐私认知水平显著正相关,对信息控制的感知水平和信息收集的担忧水平无显著影响;经验与整体的隐私关注水平、信息控制感知水平和隐私认知水平显著正相关,对信息收集担忧水平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电子商务 消费者隐私 隐私关注 消费者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724.6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6
- 第一章 绪论16-31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6-27
- 1.1.1 研究背景16-23
- 1.1.2 研究范围界定23-25
- 1.1.3 选取的科学问题25-26
- 1.1.4 研究意义26-27
- 1.2 研究方案27-29
- 1.2.1 研究技术路线27
- 1.2.2 研究内容结构27-29
- 1.3 研究创新点29-31
- 第二章 研究综述31-67
- 2.1 新兴电子商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31-38
- 2.2 消费者隐私研究38-55
- 2.2.1 消费者隐私的概念化40-45
- 2.2.2 宏观层面消费者隐私的研究45-53
- 2.2.3 微观层面消费者隐私的研究53-55
- 2.3 消费者行为研究55-67
- 2.3.1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55-59
- 2.3.2 消费者的行为模式研究59-62
- 2.3.3 消费者采纳行为研究62-67
- 第三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67-98
- 3.1 理论拓展67-70
- 3.1.1 新兴电子商务对消费者的影响67-68
- 3.1.2 新兴电子商务基于隐私关注的消费者行为理论68-70
- 3.2 研究变量70-82
- 3.2.1 隐私关注的前因变量70-78
- 3.2.2 隐私关注的维度78-79
- 3.2.3 行为意愿及其影响变量79-81
- 3.2.4 人口统计变量81-82
- 3.3 研究假设82-95
- 3.3.1 行为意愿与其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82-86
- 3.3.2 信息敏感度对隐私关注影响的研究假设86-87
- 3.3.3 信息接收者对隐私关注影响的研究假设87-89
- 3.3.4 信息使用对隐私关注影响的研究假设89-91
- 3.3.5 人口统计变量对隐私关注影响的研究假设91-93
- 3.3.6 研究假设小结93-95
- 3.4 理论框架95-98
- 第四章 研究方法98-112
- 4.1 方法论与数据收集98-102
- 4.1.1 方法论98-100
- 4.1.2 定性访谈100-101
- 4.1.3 问卷调查101-102
- 4.2 研究变量的测量方法102-107
- 4.2.1 问卷设计102-104
- 4.2.2 抽样说明104-106
- 4.2.3 研究样本106-107
- 4.3 数据测量与分析方法107-112
- 4.3.1 信度分析108-109
- 4.3.2 效度分析109
- 4.3.3 数据分析方法109-110
- 4.3.4 结构方程110-112
- 第五章 新兴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关注的前因量表开发112-141
- 5.1 前因量表的设计112-119
- 5.1.1 信息敏感度114-115
- 5.1.2 信息接收者115-117
- 5.1.3 信息使用117-119
- 5.2 小样本验证测量项目119-132
- 5.2.1 数据回收与描述性统计119-121
- 5.2.2 信度分析121-125
- 5.2.3 效度分析125-130
- 5.2.4 小结130-132
- 5.3 大样本验证测量项目132-139
- 5.3.1 数据回收与描述性统计132-134
- 5.3.2 信度分析134-138
- 5.3.3 效度分析138-139
- 5.4 本章小结139-141
- 第六章 消费者隐私关注因果模型的实证分析141-169
- 6.1 消费者隐私关注与采纳行为意愿的结构模型141-150
- 6.1.1 消费者隐私关注结果模型的建立141-142
- 6.1.2 消费者隐私关注结果模型的测度项142-144
- 6.1.3 结构模型的检验144-150
- 6.2 前因变量对隐私关注的假设检验150-159
- 6.2.1 数据的信度与效度分析150-152
- 6.2.2 信息敏感度对隐私关注的关系检验152-154
- 6.2.3 信息接收者对隐私关注的关系检验154-156
- 6.2.4 信息使用对隐私关注的关系检验156-158
- 6.2.5 小结158-159
- 6.3 人口统计变量对隐私关注的假设检验159-169
- 6.3.1 性别对隐私关注的影响163
- 6.3.2 年龄对隐私关注的影响163-164
- 6.3.3 教育程度对隐私关注的影响164-165
- 6.3.4 收入水平对隐私关注的影响165-166
- 6.3.5 经验对隐私关注的影响166
- 6.3.6 小结166-169
-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169-178
- 7.1 研究结果总结169-172
- 7.2 研究对管理实践的启示172-176
- 7.3 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176-178
- 7.3.1 研究局限176-177
- 7.3.2 未来的研究方向177-178
- 参考文献178-187
- 附录187-197
- 附录一:调查问卷一187-190
- 附录二:调查问卷二190-193
- 附录三:调查问卷三193-197
- 致谢197-19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利忠;环境创新的采纳行为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1年02期
2 朱丽献;;企业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柔性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年03期
3 宋振晖 ,邓超;企业信息化技术采纳理论的发展现状分析[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5年Z1期
4 朱丽献;李兆友;;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的基本内涵及行为表现[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6期
5 朱岩;李岩;杨云松;;B2B电子交易市场采纳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软科学;2010年06期
6 张新锐,张志乔;从消费者心理谈食品通路策略[J];经济与管理;2004年08期
7 刘贤锴;;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风险的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7年04期
8 天涯默客;;为北京消协的牛气叫好[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9年01期
9 范合君;;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对消费者风险研究[J];江苏商论;2009年10期
10 张守健;;工程建设标准采纳行为演化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立志;赵鱼;;沼气的减排效果和农户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钟帅;唐小飞;;基于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品牌资产研究:概念化模型构建[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张汉鹏;马永波;马立娜;张晔;;产品开发项目中创新采纳的动因分析——基于中小软件企业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王晓凌;沈萌;邱君;;河南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万云;保监会31号公告警示消费者风险自负[N];中国经营报;2001年
2 ;销售翻一番 不人仰马翻[N];中国经营报;2007年
3 商文;普洱茶内销过火外销堪忧[N];消费日报;2007年
4 赵皎黎;保险合同、误导和服务为投诉重点[N];解放日报;2008年
5 王树锋 本报记者 王方琪;重庆保监局:贴近消费者宣传保险[N];中国保险报;2011年
6 郭关朝;“五星级”市场:有多少含金量?[N];中国建材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钟可芬;灾难中的“突发事件营销”[N];医药经济报;2008年
8 祖兆林;江苏:保监局银监局联手促银保“共赢”[N];中国保险报;2008年
9 ;两件小事考验金融创新监管智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10 ;欧洲化学业界抗议REACH制度[N];国际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塑;新兴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关注与采纳行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宋雪雁;用户信息采纳行为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杜惠英;3G增值业务采纳行为及安全信任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张华;低碳交通方式创新的消费者采纳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李怡文;组织在采纳信息技术前后的行为影响因素比较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郑绍成;在线旅游产品折扣型态与幅度之影响效果—以企业形象及服务保证为干扰变量探讨之[D];吉林大学;2009年
7 蔡斌;基本B2B与深度B2B电子商务采纳意图影响因素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姚秀丽;中国消费者网上购物风险及消费行为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高雷;水稻种植户生产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程从华;生存分析中删失数据统计推断及其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丹;区域软环境对农民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李文;湖南移动电子商务的消费者采纳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李玉萍;基于个体层次文化因素的移动商务采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丽;消费者对移动应用商城使用意向和使用行为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王鑫;上海地区消费者对针织塑身内衣购买意愿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6 赵静;江苏水稻精确定量施肥技术推广应用中的农户采纳行为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7 吴连朋;基于UTAUT理论的ERP技术采纳建模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卢菲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费者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崔林;基于感知价值的B2C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意向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晗;组织态度与沟通行为对组织个体信息技术采纳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新兴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关注与采纳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dianzishangwulunwen/289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