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全国淘宝网电子商品空间分布特征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9 11:00

  本文关键词:我国C2C电子商务的地理格局及其演化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发表 > 全国淘宝网电子商品空间分布特征初步研究

全国淘宝网电子商品空间分布特征初步研究

发布日期: 2014-09-22 发布:  

  2014年19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4年19期

  摘 要:本文以全国淘宝商品数量的地理分布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利用Theil熵等数学方法,并结合ARCVIEW软件分析电子商铺的分布模式,以及不同行业下的电子店铺集聚程度,旨在揭示其分布特征。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电子商品空间分布;淘宝;GIS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迅速而快捷的完成商品交易和信息的互动交流,不仅为日常生活带来方便,也为商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根据Ireseach调查报告,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5万亿元,增长42.0%。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淘宝网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在国内网络购物平台排名较前。本文研究以全国范围内淘宝网商品个数为对象,探究其电子商品的空间分布特征。
  2.数据来源。利用淘宝的“高级搜索”功能,统计全国各个省域的所有的商品数量,统计时间为2014年1月7日。由于现在淘宝网站功能的修改,很多功能被限制,只好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女装和数码两种产品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
  3.研究区域。本文的研究区域为全国范围内的省区对比研究,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发展水平十分不同,故差异明显,从而预计各地的电商发展也不尽相同,但是本着探索与发现的精神,我们还是要探究电商的产品与地理之间的关系和普通产品与地理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
  4.研究方法。经过比较与分析,本着可比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最终确定了选择以下方法构建指标衡量电商产品生产的差异:
  Theil熵。该指标是衡量个人和地区间收入不平等的常用指标。此处可以衡量各个省域的电商产品数量分布的不均衡性。计算方法如下:
  ■
  PATi是i经济区或地级市的电子商铺数量,μ=1/NΣPATi,N为地级市或经济区的数量。从Theil熵的表达式来看,它能很好地评估电商产品分布的不均衡性,其值越大说明观测值分布越不平衡。
  二、空间分布研究
  两类商品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图
  1.两种不同行业的电商产品分布特征。(1)从上面的洛伦兹曲线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两种商品在全国的分省域的范围内有着很高的集中度,且女装尤为的高,仅广东省一家占据了将近43%的比例,数码方面广东也占据了近30%的比例。
  全国每100人拥有女装数量
  省城每100人拥有数码产品数量
  (2)虽然从总量上看,广东省无疑都是最多的,但是从人均的角度来看则会有另外的发现。从上述两幅图中可以看出,但就密度来看,广东省不是最大的,这就说明各地对不同的产品的人均生产能力是不同的。
  (3)从数量的角度可以看出,在女装行业,全国范围内的Theil熵为1.603,这是相当高的集中度了,而数码产品的Theil熵为1.107。这个结果与我们通常的认知不太相符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服装这类要求不高的行业,进入门槛比较低的行业应该是全国分布较为广泛的。
  三、结论与解释
  1.电子商务与传统的不同。电子商务与普通商务很大的不同在于消费者不用真的到商店中去消费,既然不存在到商店去这个步骤,实际上电子商务中商品的物流与储藏的成本就降低了很多,这一方面得益于现在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得益于不用在商圈内租房子,房租的节省使得店铺可以承担的起每件商品的物流费而且还有盈余。
  2.政府部门的招商引资。我们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都要求是高薪科技的产业,但其实只是把高新科技产业的组装部门招过来,并没有引到其核心部门,这类例子举不胜举。
  参考文献:
  [1]王贤文,徐申萌.中国C2C淘宝网络店铺的地理分布[J].地理科学进展,2012(12):1564-1569.
  [2]王贤文,徐申萌.我国C2C电子商务的地理格局及其演化机制[J].经济地理.2011(7):1064-1069,1106.
  作者简介:姚李亭,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区域经济学;彭香,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区域经济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我国C2C电子商务的地理格局及其演化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9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dianzishangwulunwen/89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2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